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之前,是后周禁军大将。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儿子恭帝柴宗即位,年仅七岁。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掌握兵权。第二年(公元960年)元旦,朝廷接到边境谎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恭帝派大将赵匡胤统兵北上,大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和幕僚赵普策划将士发动哗变,声称愿意奉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故作辞让,将士们把一件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随即带着大军回师开封,逼迫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北宋王朝(公元960—1127年),史称“黄袍加身”。
防火防盗防闺密外加防兄弟
现代人说防火防盗防闺蜜,这兄弟也要防啊,柴荣跟赵匡胤是好哥们,柴荣死前把儿子交给赵匡胤辅佐,这家伙直接把人家儿子的皇帝地位给取代了。相比之下还是诸葛亮有情有义,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为刘备的儿子刘禅打天下,这才是真情谊啊。
不过赵匡胤这样的做法不太仁义,不能服众,他取代后周恭帝后,引起地方势力不满,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赵匡胤两次亲征,消灭了二李,也震慑了其他藩镇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杯酒释兵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个谋臣叫赵普,这人天资聪颖,是一个典型的无师自通型的知识分子。据说他只看过孔老夫子的半部《论语》,他就凭借这半部论帮助赵匡胤治天下,一天,赵匡胤跟赵普聊天,问:“自唐季以来,帝王凡易八姓……甚放何也?”
赵普说:“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说:“卿勿复言,朕已喻矣。”
宋太祖决定改变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他马上开始动手,从权、钱、兵这三个方面把叛乱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首先要集中军权,要解除禁军将领们的兵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公元961年7月,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将石守信、高怀德、王申琦等禁军将领留下来喝酒。喝到正开心时,赵匡胤一看喝得差不多了,就让左右伺候的太监退下,然后赵匡胤说:“我如果没有你们这些人就得不到现在的地位,可是我当了皇帝,还不如当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从来没有无忧无虑地安睡过。”石守信等人磕头说:“现在皇上的天下已定,谁还敢再有别的念头呢?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赵匡胤说:“人啊,谁不愿意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披在你的身上,即使你不想当皇帝,也就不可能了。”石守信等人拜谢说:“臣下愚钝,没有考虑到这些,希望陛下怜悯我们。”赵匡胤说:“人生光阴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积累金钱,购买田宅留给子孙,多买歌儿舞女,以享天年。那样,群臣之间没有猜忌,不也很好吗?”石守信等人拜谢说:“陛下想到这些,真可谓恩重如山。”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称有病,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马上依了他们,都让他们以散官身份回家,给他们的赏赐非常丰厚。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和王申琦的兵权,加强了对禁卫军的控制。军队的调遣权力由枢密院掌握,其长官由文人担任,皇帝总管军事大权,将帅千里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陈兵布阵。公元965年,朝廷实行“更戍法”,兵无长帅,帅无长师,以防武将专权。这些措施,虽然把军权最大化地集中在了宋朝的皇帝一人手中。可后果也是严重的,它极大的束缚了将帅和士兵的联系,北宋王朝在与辽、西夏的军事斗争中,常常是屡战屡败的现象,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虽说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消除了割据隐患,,巩固了国家政权,但国家政权过度集中,使得地方州郡积贫积弱,一有战乱即成崩溃之势。整个宋代,对外妥协,苟且偷安,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