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了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非常热闹。有春秋五霸,霸主多了战争自然也多了,故有了“繻葛之战”,“长勺之战”,“泓水之战”,“城濮之战”等等;有“诸子百家”;还有很多名人名事。那么我就来细细阐述:
五、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总共近300年历史。东周之初,周天子没能力管理,日渐衰败,之前分封的诸侯无人听从,也不朝贡。这些诸侯国之间还互相征伐,战争不断。
直到公元前707年,周天子不满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控制,想伙同陈、蔡、卫等国军队一起讨伐郑国。陈、蔡、卫国的军队实力远远低于郑国,对于跳梁小丑,郑国根本不放在眼里,以少胜多,不仅取得胜利,还将周天子打得身负重伤。
自此,周天子权威丧失,再无法遏制诸侯国的崛起,只能甘愿做摆设。这次战役发生在繻葛,史称“繻葛之战”。这场战役预示着周天子已经成为过去,大的诸侯国的争霸之路悄然展开。
大的诸侯国东征西讨,小的诸侯国不停被吞并,春秋五霸由此产生。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霸主。
齐国是当时的大国,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齐桓公为人为宽厚,任用曾杀害过他的管仲为相,励精求治,奋发图强,不断推行新政,实行军征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越来越强盛。平内乱,灭外敌,逐渐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在这之间,齐国有一场跟鲁国的战役——长勺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曹刿论战。这是齐桓公刚刚坐稳国君之位时,鲁国的曹刿研究齐国之前的战略,得出的应对措施,采取了要打败强大的齐国,不能硬碰硬,需要分析战情,采取敌疲我打的策略才有机会胜利。这便是有名的弱军战胜强军的战例,对于后来的军事战争起到了有交的经验和实践。
等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不断,失去了霸主地位。楚成王和宋襄公带领的本国本来就是各自领地的霸主,但仍想称霸中原,一场泓水之战不可避免。宋襄公是个战争君子,不愿在楚军未渡过河时出击,也不愿趁楚军未准备好时攻击,导致他失去了有利地势。而宋国当时的兵力不如楚国,等楚国一切具备,宋国显而易见的大败,宋襄公死去,楚国成为了中原各国依附的强国。
南方楚国、北方晋国各自划地称霸。两国之间隔着诸侯小国,两国为了争夺这些小国,不得不来一场称霸大战,城濮之战即确定了称霸的地位。晋文公因之前受到楚国的优待,答应两国如果交战,可退让一次。这次两国交战,晋文公便信守承诺退避三舍,正好避开楚军的尖锐,将轻敌的楚军引到包围圈,先歼灭楚军的翅膀。楚军见此情景不得不停止进攻,失去先机。
秦穆公治理的秦国在晋文公去世后,也想争霸中原。而此时的晋国正处于权力交接的混乱时期,秦穆公想抢占时机,进攻晋国。晋国本来是强国,先轸并不畏战,劝晋襄公勇敢迎战。晋军在秦军必经之路设伏,秦军未能防备,等大军进到晋军设伏地时已无退路,秦军被歼。秦穆公已知无可挽回,只能向西称霸。这就是所谓崤之战。
晋楚之间的第二次大战发生在晋景公时期,当时晋国国力与晋文公时期已严重下降,远远不如楚国,楚国是楚庄王时代。楚庄王为了再次称霸,一直在征伐郑国,晋国救郑,楚国示弱,用来麻痹晋国,再派出军队暗中偷袭晋国。楚国与晋军血战后,晋军战败,可并未损耗很多,楚军虽然胜利,自己却也损耗了一些。这就是有名的“邲之战”。从此,楚庄王成为一代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