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的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干涉和否认经常会摧毁孩子的心理健康。
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现在写作业,父母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左右孩子,轻则打骂,语言攻击“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不听话的”,“我是怎么教你的”,“让你做你就做哪那么多废话”,“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等等。
怎样的父母是强势的父母?不顾孩子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然后让孩子必须按照他们的“规矩”来生活的父母就是强势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往往会非常“理性”,比如小青的母亲,作为一名教师,她知道“回到家先写作业”是好习惯,一旦孩子不照做,她就会站在“有理”的一方,强势要求孩子照做,并且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殊不知,自己的强势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产生深深的沟通障碍。
定规矩要和孩子商量着来,否则就是干涉
也许家长要有疑问,如果让孩子“回到家先写作业”就是强势父母,就是干涉孩子的父母,那么怎么做才能不强势、不干涉呢?这些好习惯、好规矩难道就不能定吗?
好习惯、好规矩当然要定,但是要和孩子商量着来,不是让孩子完全听家长的,一旦不听就站在“有道理”的制高点数落孩子,如果这样做那就是强势的父母,干涉孩子做决定的父母。
比如看到孩子回到家没有先写作业,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
妈妈:“回到家先写作业,可以吗?”
孩子(不说话)。
妈妈:“我可以理解为,你不愿意先写作业?”
孩子:“嗯。”
妈妈:“当然可以,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愿意告诉我原因吗?”
顺藤摸瓜,慢慢的父母就懂得了孩子,孩子也懂得了父母,21世纪获取知识和信息量已经不是老时代能比的了,所以也不会出现以前的棒棍下面出孝子,既是父母,也是朋友。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和行为背后都有他们的想法,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去强势地改变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让孩子听自己的。而是要和孩子有商有量,弄清楚孩子的想法,一旦理解了孩子的想法,“不先做作业”这类的事件就可以被理解了,并且这样的规矩完全可以灵活一些、富有弹性一些,不是吗?
请“就事论事”,不要否认孩子
什么是否认孩子?就事论事批评孩子不是否认,笼而统之地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是否认。比如案例中的母亲说女儿“没有教养”“这样下去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这样的话就是否认。那么怎样就事论事地批评孩子呢?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们要问什么,快问吧!说完我就走!’这句话让我觉得你有点不礼貌,我理解得对吗?如果我理解得有错误,你也可以告诉我。”这样和孩子沟通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家长们是否开始认为现在的父母怎么这么累,这是养了一个小祖宗
我感觉累不是孩子导致的,是整体的社会性的问题,精神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一成不变的“三大件”面子、钱、地位。所以说生孩子不是累赘,是责任,责任两字容易写但不容易做,包含了太多,对父母的责任,对爱人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我还是想说社会在变我们只有以平常心对待,承担起应该有的责任,路虽远,行则降至。
心理小课堂
接纳孩子是指对孩子的一切采取一种积极的接受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孩子的一切,就像大地承载着万事万物一样。接纳孩子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