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旧教育理论不断地更替、冲突之中,我们怎么寻找教育的新生,把握教育的运行轨迹?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新生》,我有了几点思考。
在文章初始先生提到,当生活教育和传统教育不断发生冲突时,改良教育孕育生。这让我想到了,面对课堂的变革,我到底该怎么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吗?小组讨论怎么做才更有意义?每次外出听课,很多老师都会安排小组讨论的环节。那么小组讨论的意义何在?什么时候安排小组讨论最合适?在我日常教学中能不能安排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除了在课堂,还能通过什么活动来培养?这些问题,我不断地思索着,也在教学中寻找着答案。起初,我对于公开课上同学们整齐划一的鼓掌动作很是羡慕,那是“别人家的学生”。还曾想着自己也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那样的话,课堂显得有生气。直到看到一篇文章,我庆幸自己没有走上这条路。鼓掌是因为同学表现好,我们发自内心的鼓励。在此过程中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为什么非要规定统一的动作。这样的话,掌声岂不是机械化,没有了感情色彩。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我觉得这里的“学”也包括老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为自己补充精神食粮,不停地探索教育教学之路。看了那么多的书,明白了很多理论,为什么自己还没有进步?理论停留在头脑里,如果不去运用,它只能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学到了方式方法就要在生活中去践行。看到别人优秀的做法,可以去模仿。只有做了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在学生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我们老师的必修课程。我也在努力为学生搭建这样一座“连接桥”。
本学期我们增加了一项课程—手工制作,星期二是同学们最期待的一天,他们欣喜地等待着自己能创造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之前的手工课程是我一个人全权负责,从选择课程内容到材料的选择,最后确定教学目标。我每次都要反复搜索各种视频,多次试验后才能选定。手工课进行了几次,同学们基本上能在一节课的时间按照要求做完一件或者两件。当我正为下次手工课选材发愁时,看到了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既然课本上有要求,那就放手给学生。下次手工课就由学生来做“小老师”,我明确了本次手工课的要求,布置好任务,要求同学把自己完成的手工带到学校。
星期二一大早,我就看到有几位同学把自己的手工摆在课桌上,下课后还不时向同学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中午,手工课正式开始,首先是展示作品,几位同学抢先上台。令人惊喜的是陈润泽也站到了讲台上,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脸的得意。一向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润泽在这次手工制作中真是用了心,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佳作”。薛佳航制作的小房子确实可爱,不同颜色的搭配,给人一种清新感。看得出来,他的确动了心思,只是在讲解过程中他的声音一直放不开,很难拿出男子汉的气概。几位女生的制作大同小异。
作品展示结束,同学们一致同意学习李亚蔚的作品。自然,本节课的小老师就由李亚蔚担任。
站在讲台的“小老师”淡定,沉着,边讲解边示范,把制作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简单的制作,直观地展示,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几分钟的功夫,每个人手中都变出了一只“熊猫”。接下来,他们给熊猫涂色,增添图案,让自己的熊猫变得更可爱。经过同学们的创新,各色熊猫展现在眼前。看着他们的作品,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这只熊猫编写一个小故事?
“同学们,你们创作的熊猫都很有特色,那么你的熊猫是不是有什么故事,我们大家想一想,怎么给它编写一个故事。”话音一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老师,怎么编,我不会。”陈润泽高声地喊着。
高佳乐也附和着:“写什么呀,老师?”
“想想你读的故事书,那里面的小动物都有什么故事,他们有的故事你的熊猫也可能会有,或者你自己来创作一个故事。”一经点拨,同学们来了兴趣,纷纷动手编起故事。 黄俊豪兴致高涨,连忙拿出自己的童话故事,迅速查找有用的信息。翻动着的书页流漏出一股兴奋。上课很难集中精力的他这会居然认真起来,一字一句地抄写着。有几位同学是自己创作的,李同雅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小猫的经历转移到“熊猫”身上;李子旭编写的故事简短有趣,只是字体还是歪歪扭扭,让人难以琢磨。学习一直很认真的梦淇却不知如何下手,趴在座位上发愁。可是,第二天她带来了两件手工制作,为两只“熊猫”都写了故事,虽说言语还是组织不好,但工整的书写就像她本人一样秀气。
本周五举行的“识字比赛”同样带给了我惊喜。我本以为这只是很平常的识字,可是同学们在比赛前的那份激动与兴奋也感染了我,竟不由得生出一份紧张与喜悦。赛前,他们捧着课本高声诵读,认真、天真的神情让人爱恋。比赛正式开始,现场的空气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有精神抖擞等待“出征”的;有紧张得不停深呼吸的;有沉着、淡定认真听老师安排的。学习心不在焉的李想在比赛中精力高度集中,连续抢答了五个词语,在小组内胜出。他的脸上流露出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平时说话声音极小,语速慢悠悠的佳航在抢答时终于发出了男孩子该有的声音。
“宇宙是在动,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在教育不断地变动中,要想寻得答案只有实践、行动,在思考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