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平时隐匿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悄然潜行至目标附近忽然暴起,一击毙命。
在中华历史里从来不缺乏形形色色的刺客角色,这些色彩鲜明的人物往往具备着多重且复杂的性格特质。似乎离经叛道,却又义胆忠肝,有时明辨是非,又常快意恩仇。这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大大的不同,正因如此也加剧了刺客在大家心中悲剧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毕竟谁不想要仗剑走天涯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位刺客,从他们传奇般的经历之中,唏嘘我如今的平庸。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在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国一起灭掉了智氏(也就是豫让效忠的智伯),三分了智伯的土地。这其中赵襄子这位老兄做的最过分,因为痛恨智伯,他杀掉智伯之后把他的头骨漆成了饮具用以痛饮。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隐姓埋名伪装成受过刑的下等人,进入赵襄子的宫中做清扫厕所的低劣工作。一天恰好赵襄子去厕所,豫让怀揣着匕首正准备给赵襄子致命一击时,赵襄子忽然心中一阵悸动(也该这老兄命不该绝),便停了下来,拷问起了别人。这才发现了豫让以及他衣服中的利器。
在审问时豫让直言不讳自己要为智伯报仇的心,侍卫想要杀掉他被赵襄子阻止了(这老兄命不该绝也是有原因的),赵襄子说:“智伯死后无后,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样的人是义士啊!我小心谨慎地回避就是了。”(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最后放走了豫让。
失败过一次的豫让并没有放弃,这一次他做的更绝。豫让不惜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吞下炭火让自己的声音嘶哑,然后乔装打扮沿街乞讨。就连他的妻子路过之时也没有认出他。
但在路上还是有一位他的至交好友认出了他来。他的好友忍不住对豫让说:“凭您的才华,要是能够为赵襄子服务,做他的家臣。他一定会亲近重用您,您到时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刺杀赵襄子),难道不是很容易吗?”
豫让说:“托身效忠他人之后,又要杀掉他,这是二心,我知道选择我现在的做法要杀掉他非常困难,可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后世那些怀着二心效忠国君的人感到羞愧。”(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终于有一天赵襄子外出,豫让提前埋伏在一座桥下。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他胯下的马忽然受惊,赵襄子大喊“必是豫让要行刺!”。果不其然在桥下抓住了乔装异型的豫让。
这时赵襄子非常生气,他诘问着豫让:“您不是也曾做过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而如今智伯死了,您为何如此处心积虑的想要为他报仇呢?”(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
豫让回答:“范氏、中行氏以一般人的礼节待我,我便以一般人的忠义回报,至于智伯,他以国士的礼节待我,我自然要以国士的忠义回报。”(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赵襄子听了之后很感动,但又深觉不能再放掉豫让。豫让知道自己生还无望便请求赵襄子脱下一件衣服,让他刺几下。赵襄子满足了他的请求,豫让拔起宝剑刺过衣服后仰天大喊:“我可以在九泉之下回报智伯了!”,说完便拔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有志之士莫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悲泣于他的身亡。
豫让的行为很好的诠释了一名刺客,为大义有所为的一面,下一集将讲述另一个有关刺客的故事,则诠释了刺客们为大义,有所不为的一面。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0-17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