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组织的时候,有一个很形象说法就是
三流组织,共同规则。(一般的公司职员、学生、生产线的工人、军人、犯人都是共同规则管理。)
二流组织,共同利益。(平时管士兵是共同规则;打仗要攻城了,谁先进城有赏,这算一种共同利益。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和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
一流组织,共同信仰。(一级组织是共同信仰。共产党早期的故事,就是有信仰的组织。)
顶级组织,至情至性。
桃园结义是中国最美的图景之一。从时间上推算了他们三个人从公元184年起兵 征讨黄巾军,到公元214年入蜀建立了自己的稳定地盘,整整30年一直在四处征战,没有根据地。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公元207年, 隆中对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了天下三分的战 略。刘关张三个人在没有清晰战略,一直辗转征战的情况下合作了23年。23年,一直都 在不确定、受挫的状态里,核心团队没有散。这就是顶级组织。
在日常管理中,不管是一个团队,一个家庭,还是与之相关的一切亲密关系,都是应该算是一种组织体系,那么在管理者首先要界定的就是你的组织层级在哪一层?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喜欢规则明确,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规则。其实这就是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差别。管理讲的是规则,组织讲的是关系。
如果你迷信规则,以为规则万能,或者其实是想偷懒,希望躲在规则之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要求别人,拿到自己想要的,自己不需要打开官感,敞开内心去感知,去探索,去拥抱真实的活生生的人,去触摸连泥带水的真实世界,去和现实肉搏,其实不可能真正建立关系,也不可能真正拥有组织。
规则的“则”这个字,左边是“贝”,右边是刀。既有利益同时也有相应的规则才能够完美地运行一个有效的组织。
管理讲的是规则,组织讲的是人,组织研究的是怎么把人连接成一个整体。
人是活物,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都在内心默默处理。所有人的判断,形成组织的智慧,所有人的协同,形成了组织的行动。人不是机器,人有情感,有恐惧。强者需要通过组织行使意志,弱者需要通过组织获得安全。人是社会动物,不是迫不得已,没有人想成为孤单个体。大家都希望成为某个组织的一员,让自己的能量、安全得以安放。而且不同难度的任务,会挑战组织的强度。有的事,共同规则就可以。有的事,没有共同利益不行。
而有的事,需要有共同信仰,才可能坚持得下来。还有一些事,只有至情至性的人,才会陪伴你。
组织就是一个依据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去完成个人无法完成任务的群体。组织需要胜利才能够不断凝聚人心,创造辉煌。所以在所有组织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军队,军队的战斗打胜仗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有必要去认识
什么东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应该抓住哪些要素呢?
孙子的回答是“五事”,也就是五大战略要素:“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天、地、将、法,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关键战略要素。
“ 五事”之中,第一个要素是“道”。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就是让民众和君主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因而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而不畏惧任何危险。所以,“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
“道”这个东西看起来很虚,但是从历史的兴衰来看,“道”实实在在地在起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失去了天下的政权,往往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而得到天下的一方,往往是因为能够描绘一个打动人心的愿景。国共之争就非常典型。国民党为什么失去了大陆?共产党为什么取得了天下?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做了大量的反思。因为他必须解释,为什么仅仅三年的时间,430万国民党军队,就被120万的共产党军队给打败了。1950年、1951年左右,蒋介石的很多讲话,都提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还是非常深刻的。蒋介石一个核心的结论是:国民党的军队已经失去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10万,横扫北洋军阀70万。当时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任何一派军阀的队伍单独拿出来,都在20万以上。10万人凭什么打败了70万?背后就是不怕死的精神。但是国民党在北伐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很多中小军阀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投靠国民党,改编成国民革命军。这些军阀的队伍都是没有经过改造的。国民革命军的规模在迅速扩张,但核心的价值观被迅速稀释了。这也是组织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当组织在迅速扩张的时候,核心价值往往就会被稀释。
国民党面临的另一个更大的考验在于,国民党后来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变成了执政党。执政党和革命党是不一样的。革命党要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坚定的信仰和理念,根本就不可能。执政党掌握了国家资源,能够获得好处,而且没风险。所以这时候很多人是为了求利而来的,国民党越来越变成了一个靠利益凝聚在一起的集团,当年的价值与追求越来越淡化。在竞争的环境中,人和组织都很容易迷失自我。组织最大的迷失,是初心的迷失。无数组织都是因为这一条而走向平庸和失败。
共产党为什么得天下?共产党当年的创党元老,很多人的家庭背景其实是很优越的,有的是地主,有的是富农,有的是资本家。这样他们才能受良好的教育,甚至出洋留学,接受马列主义,接受共产主义信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中国,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想给中国找一条出路。这些元老是真心相信:苏俄的道路,就是救中国的道路。所以他们当年的人生选择,我们今天依然会感到震撼。叶剑英是当年粤军第四军的参谋长。叶剑英在粤军中指挥作战的时候,是坐在轿子里面,旁边还有人挑着白兰地,随时要喝白兰地的。但是叶剑英换下了皮鞋,穿上了草鞋。
朱德当年是滇军的旅长,是一位少将,过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认为这些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全部放弃,去了欧洲。
刘伯承当年是川军名将。他想在川军里面混个飞黄腾达,非常容易,但是他参与发动了泸州起义,从此颠沛流离,无怨无悔。全是这样一批人。共产党在创立之初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失败,多少打击,但是,她的核心团队从来没有解体过。她有一种死而复生、散而复聚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核心就是共同信仰。
试想想长征时的红军,是一支让今天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军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装备极差,颠沛流离,每天面对的是困苦和死亡。如果这是一支国民党的军队,或者任何一支军阀的军队,离开苏区之后不久,这支队伍早就散了。但红军的长征为什么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这是一支有信仰的部队。跟任何一派军阀相比,共产党的力量在初期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更不用说跟更加强大的国民党比了。为什么最终是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因为这是一个有信念的组织。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是政治的优势。在国共博弈的过程中,这种政治的优势一步步转化成了军事上的优势。这就是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因素。
同样今天的企业管理是否也在追寻一种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创造社会价值、推动人类进步。只有能够创造社会价值、推动人类进步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才能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强烈的共鸣。而一旦企业的社会价值为负,则必然在千夫所指之下人心大去,最终为社会所抛弃。组织最致命的危机就是道德的危机。德鲁克曾经提过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这三个问题追问的,其实就是你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是经营者应该反复追问自己的问题。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你的组织才不会迷失方向。无数的商业实践都告诉我们:长期的成功,一定是价值观的成功;伟大的企业,一定是由使命、愿景与价值观驱动的企业。
冯仑也讲过他研究中国企业的一个发现:“观察过去这一百多年来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我发现,活得久的、干得有劲的、奔得远的,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有价值观引导,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经常会遇到“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样的困惑。坚持自己的目标,不为一时的诱惑所动是很不容易的。清晰的价值观,可以给组织提供清楚的准则、明确的方向以及持续的动力。同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的内耗,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使组织上下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自豪感。清晰的价值观还有助于企业赢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企业当然是要追求利润的,但即使在以功利为特征的商业世界里,缺乏道德感的企业也无法走得长远。仅仅靠利益来凝聚的企业,就像纠集在一起的军阀、雇佣军,乃至土匪。没有愿景,没有是非。有利而来,利尽而散。从来没有哪一支军阀或土匪的队伍能够成事,即使在乱世之中。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最后胜出的,一定是有着清晰的价值观的那支力量。
内部的管理也是如此。为什么优秀的员工愿意留在你的企业?我们往往以为是满意的薪酬。薪酬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金钱无法购买到真正的忠诚。今天这样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真正的实现。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把自己最好的时光、最有价值的努力投到你这个企业里到底是否值得?
如果你是领导,你给下属提供的究竟是什么?是一项值得奋斗的事业,还是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好的组织,一定会建立清晰的价值主张。卓越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才能真正对优秀的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让员工愿意全力投入。
在战场上,真正让人超越生死利害的,一定是组织深层次的信念与追求;在商场上,“道”才是一个成功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构成了区别于对手的独特资源和竞争优势,是最难被对手复制和超越的。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从一开始就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找到这样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理由,找到组织成员强大的自驱力。有了这样的理由,有了这样的自驱力,组织的成员就会不惜一切地付出。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共产党的精英人物,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了共产主义、为了新中国,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一切,但那些普通的士兵怎么做到的?普通的士兵大多是普通农民,大字不认识几个。你给他讲共产主义、讲新中国,他哪儿听得明白?怎么让这些人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
这时候共产党真正厉害的地方表现出来了。共产党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分田地”,让所有的士兵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既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战——建设新中国,也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战——打土豪,分田地。“建设新中国”这个伟大的愿景,和“打土豪、分田地”这个具体的纲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旦认可了共产党的组织和组织背后的价值观,那么打起仗来,战斗力的发挥往往超出想象。
和战争一样,自古以来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为谁为战,为何而战。而无法影响人的行为的价值观,是没有价值的。好的愿景和价值观,一定要让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听得懂、看得见,并且发自内心地认为跟自己相关。好的愿景和价值观,一定是从组织成员最深层次的需求出发,自下到上地提炼出来,而不是简单地从上到下灌输给组织成员。
从成员中来,到成员中去的。这样形成的愿景与价值观,才会真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所以,伟大的组织,一定要有伟大的价值追求。但是这个价值追求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他既是为组织的利益而战,也是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战。这样的愿景和价值观,才能实实在在地落地。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企业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逻辑。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企业尤其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组织愿景、使命、价值观的背后,一定要包含具体的物质内涵,一定要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切实看到自己真实的未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为“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之中,一定包含着“让奋斗者的利益最大化”的内涵。这样的愿景、价值观、目标、追求,才是真正可信的,才能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所认同、所接受,从而成为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这样的愿景和使命,才不再只是宏大的理想,不再只是管理精英的自我期许,而是成为与每一个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从而使组织的整体目标与员工的个体目标高度一致,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个人成长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才可能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他们既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而战,也是为了个人的切身利益而战。这样员工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受到激励,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的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