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效应》书评

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娜丁·伯克·哈里斯是屡获殊荣的儿科医生,也是童年不良经历研究领域的专家,还是推广童年不良经历和毒性应激反应研究的先行者。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讲述自己是如何发现童年不良经历这个“深井”的;在第二部分,作者通过深林中遇到熊做比喻,表明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熊,而正是长期于这些熊共处,造成了我们应激反应的失调,破坏我们的大脑成长,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最终就像鼠妈妈的舔舐行为改变了鼠宝宝DNA的表观遗传标记一样,童年逆境导致应激反应的终生变化,通过影响表观遗传标记来改变了我们的遗传物质DNA的表达;在第三部分,作者针对逆境开出了6种处方——睡眠、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运动、营养和冥想。

当然,除了这三部分,作者还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自己创办健康中心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其把这个“深井”问题作为一个受众更加宽广的社会问题进行考量。而最后译者则从教育角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诠释,也引入深思。

1. 正如我们从迭戈身上看到的,心理治疗是对毒性应激反应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无论他们的症状是否表现为行为问题。
2. 我们发现,从毒性应激反应的潜在生物机制出发,通过调节睡眠并辅以综合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平衡应激失调的症状,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3. 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有助于人体释放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就像大脑和神经细胞的营养液。它活跃在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功能的一些部位,比如海马和前额皮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很早就知道,运动能改善心血管健康,但这个研究指向了令人兴奋的新方向——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
4. 在成为临床医生多年后,利伯曼博士开始明白,孩子们需要从令他们困惑的事件中创造出自己能理解的故事或叙述,以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当没有明确的解释时,他们会自己编出一个解释。而这时,心理创伤与刚发展出的自我中心意识的共同作用常常会导致孩子们解释为:“是我让它发生的。”

作者通过迭戈患者等多个患者,结合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对蟾蜍的实验——发现时间点及时长对蝌蚪的生长过程至关重要——经历的启发,发现人类的童年应激反应(ACE)。但此时作者并不敢妄下结论,通过克拉克医生的那份关于费利蒂医生对童年逆境与肥胖症之间关系的初步设想,引发了后来的童年不良经历研究成果,最终可以肯定自己的假设——现在可以肯定,湾景区的“井”里有着非常危险的“致病原”。它既不是泄漏的化学物质,也不是倾倒的有毒物质,更不是贫穷,而是童年逆境,它正在残害人们的健康。

莎拉还偶然听见艾凡的一位医生在电话里跟同事说:“患者43岁,男性,不抽烟,无致病危险因素。但莎拉、艾凡,甚至艾凡的医生们都不知道,艾凡其实是具有危险因素的,并且是一项非常严重的危险因素。其实,艾凡患脑卒中的概率是不带这种危险因素的人的两倍多。急诊室里的人都不知道,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种隐形的生物进程已经在艾凡体内悄悄运转,并入侵了他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这几乎就是他会发生脑卒中的原因。而这项危险因素及它的潜在影响,在艾凡这几年的定期体检中从来没有被发现。

这个导致艾凡一觉醒来患病半瘫的高危险因素并不罕见。美国三分之二的人都暴露于这项危险因素之中,而正因为它如此常见,所以总是被人们忽略。那么,这项危险因素究竟是什么呢?是那些有毒的包装材料吗?它的成因何在?

答案出人意料,是“童年逆境”(childhood adversity)。

二、我的感触

1. 家庭环境对人大脑的影响与代际遗传。

后来,妮亚的健康状况变得更糟了,她被诊断为“成长受阻”。这是一个医学术语,用以描述婴儿体重增加不足,无法达到正常生理发育水平。婴儿的大脑每秒钟会形成超过100万个新的神经联结,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来建立健康的大脑联结,将会对婴儿的大脑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

于是,我建议妮亚住院。妮亚在医院里住了4天后的确成功长胖了一些,但出院后不久,她又瘦了下来。 我们再次努力,发动社工去劝沙琳配合孩子的治疗,然而收效甚微。最终,我们不得不让妮亚再次住院。这次,我与团队开始考虑申请儿童保护服务了。大家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而原因显然出在这对母女的亲子关系上。沙琳患有抑郁症却拒绝寻求帮助。妮亚第二次出院回家又出现生长停滞。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虽然知道沙琳也许会因此陷入困境,但不得不做一件儿科医生最不想做的事情——提交儿童保护服务报告。

如果一个婴儿缺乏与养育者丰富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模仿或依偎和亲吻,就会损伤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妨碍正常生长和发育。当一个婴儿不被照顾或关心,即使她摄入足够的营养,也不会长得很好。

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迈克尔·米尼(Michael Meaney)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研究,帮助我理解了毒性应激反应在代际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研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米尼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观察了两组鼠妈妈和鼠宝宝3。他们发现在研究人员处理完鼠宝宝并把它们放回鼠妈妈身边后,鼠妈妈会通过舔毛的动作来安抚紧张的幼崽,就像人类的拥抱和亲吻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鼠妈妈都会这么做。一些鼠妈妈对幼崽热情地舔舐和安抚,而另一些鼠妈妈则无动于衷。这意味着有些幼崽度过艰难的一天后,还要被不负责任的鼠妈妈冷漠对待。

看到研究结论时,我几乎从椅子上弹了起来。研究人员发现,幼崽对应激的反应直接受母亲“高舔舐”或“低舔舐”的影响。被母亲“高舔舐”的幼崽,不仅其应激激素水平和皮质酮水平较低,而且具有更敏感和有效的“应激恒温器”,使它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刺激,控制自己的应激反应。 而被“低舔舐”的幼崽在应激源刺激下,其皮质酮峰值会更高,应激反应也会持续存在,应对外来刺激时就会比“高舔舐”幼崽更困难。

根据观测,母亲的舔舐行为不仅影响了幼崽的“童年”,还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持续发生作用。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影响会传递到下一代,因为当被“高舔舐”的雌性幼崽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也会成为“高舔舐”者。

2. 经过多次反复无常的刺激,最终停止做出回应,成为习得性无助。

实验1: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诺曼·马耶尔(Norman Maier)曾经做过一套将“神经病”传到老鼠身上的试验。他先训练老鼠,教它们从一个小台上向前面的两扇门跳。倘若一只老鼠向右边跳,那扇门闭住不肯开,它便会撞着鼻子,跌到一个网里。倘若它向左边跳,门开了,它就会得到一碟食物。等到老鼠们熟悉了这套反应后,他就改将食物放在右边门后,这样一来老鼠们再想得到食物,就非得向右边跳不可。倘若有老鼠无法明白这一新制度,每次跳下去时不知道自己是会得到食物还是会撞着鼻子,它最后就会放弃,怎么也不肯再往下跳。在这个阶段中,马耶尔博士说:“许多老鼠宁愿饿死,也不肯换一个方向。”

接下来就是用一阵阵的风或电力逼迫那些老鼠非作出决定不可。“那些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形里被逼得非做反应不可的动物,”马耶尔博士说,“便产生了一种固定反应的习惯(比如专门向左边的]跳),不顾环境,一味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所选择的反应便凝固起来。……凝固现象发生后,那一动物也就失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适应环境的反应能力。”当一个向左边门跳的反应凝固后,即便右边的门是开着、里面的食物也看得清清楚楚,那只老鼠在受到压力时还是会继续向左边跳,而且一次比一一次惊惶。倘若做实验的人还是硬要老鼠做决定的话,那只老鼠就会浑身痉挛,四边乱跑,伤了脚爪,撞在椅子和桌子上,然后剧烈地发抖,直到昏过去为止。在这种消极状态下,它会拒绝吃东西,拒绝对任何东西感兴趣,我们可以把它卷成一个球,或者把它腿上系条绳倒挂起来一一它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因为它已经得了“神经衰弱症”。——出自《语言学的邀请》

实验2:

在习得性无助实验中,动物被置于一个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中。例如,狗被关在笼子里,当蜂音器响起时,它们会遭受电击。由于狗无法逃避电击,它们最终学会在蜂音器响起时不再尝试逃跑,即使后来在电击前笼门被打开,它们也不会尝试逃脱。这种行为表明动物已经“习得”了无助感,即使有机会改变情况,也不再尝试。

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动物在无法控制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无助行为,还被用来研究人类抑郁症和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感到无法控制结果,从而将这种感觉扩散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导致抑郁和对生活失去希望。——出自ChatGPT

当我们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们就很容易过度应激。小白鼠为何会疯,就是因为它们的大脑以及不能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判断了,因为环境太不稳定了,就像《三体》小说中,作者开篇提到多位科学家自杀那样。

3. 神经可塑性。

关键期和敏感期是神经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时大脑具有根据刺激重新布线或重组的能力。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和变化可能发生在大脑应对损伤、运动、激素变化、情感体验、学习甚至思维的反应过程中。神经可塑性让我们的大脑随着我们的经历而变化,这是件好事。

4. 一个故事就是一方沃土。

除此之外,我也很感谢所有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我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写进这本书的患者、同事、朋友和家人。我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片沃土,让治愈的种子得以发芽、成长。

我们都知道,我们听故事的时候,我们是沉浸其中的,是享受的,其实故事就是沃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神经趋于平和,它们和心智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生长,发芽。

1854年8月的下旬,伦敦爆发了一场极为严重的霍乱。苏豪区的宽街地区是爆发的中心,短短3天里,就有多达127人死于霍乱7。而到了当年9月的第二周,已经有500多人死亡。当时的主流学说认为,霍乱、黑死病等传染性疾病都是以肮脏的空气为媒介进行传播的。约翰·斯诺(John Snow)是伦敦的一位内科医生,他并不太相信这种瘴气传播疾病的说法。斯诺医生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仔细调查,推断出了霍乱的传播模式:所有迹象最后都指向一处水源——一口带手动泵的公用水井。8斯诺说服了地方官员,移除了水井的手动泵。果然,霍乱逐渐平息了。不过,在当时没人愿意接受斯诺提出的假说:霍乱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属于令人生厌的粪—口传播。但数十年后,科学研究会支持了斯诺,“病菌理论”替代了“瘴气理论”。假说变成了理论。

娜丁·伯克说:“父亲在我的成长中为我奠定了一种很重要的科学观。那就是,在每一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都会有一种机制在运作,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仔细观察。

三、本书特色

美国人写的书的风格很像TED演讲的风格,故事性很强,也很吸引人,我们可以学习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

2005年,我完成了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实习工作。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童年不良经历的问题。就像其他人一样,我能理解的只是关于童年逆境的一部分故事。但后来,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我竟有机会得以瞥见了另一部分尚未被人讲述过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最有可能发生童年逆境的地方,那是一个资源匮乏的低收入人群聚居区,而且它偏偏位于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城市里。

我想……假如……好像是……一些想法和疑问持续不断地冒出来,可一旦我试图拼合这些想法碎片时,又觉得无迹可寻。部分原因在于,这些碎片往往出现在相隔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不同事件之中。而在这些分散的时间中,它们的出现或者没有逻辑,又或者不符合我当时的想法。因此,故事背后的故事很难被探查出来。但之后,我又总感觉这些疑问都是指向深层真相的线索。只是,就像肥皂剧中男主人与保姆的绯闻一样,我只能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才完全理解其缘由。并非是酒店小票或是香水气味给了我线索,而是许许多多蛛丝马迹让我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事实一直都大剌剌地摆在我面前,我当初怎么就没察觉?

文风很感人,这本书是唯一一本读到一半想要了解一下作者的书,然后发现她还有TED演讲,竟然是个黑人,也是第一次才发现,原来黑人也能这么有魅力。

四、我的看法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不足8分,但读完后,我也认为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拼图里的那个关键碎片,过去亲身的经历,阅读的书籍,思考后的感悟突然间都联系了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看到整个世界突然变成绿色数字时的主角尼奥。我不仅看到了身边世界的全貌,而且认识和理解了它。

看完这本书,再次给我打开了一个新领域,拓宽了我的有一认知水平,接下来想要看看同领域受众更广,也更加优秀的著作,如《不原谅也没关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这本书感触很多,不仅仅是作者整本书说的童年不良经历、毒性应激反应,当看到第三部分作者讲述她第一次到湾景区朋友家豪华的家里与其他人共进晚餐时,我想到这才是社交啊。在这个晚餐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她们的社会影响得到了更大的帮助,这次晚餐作为锲机,最终为健康中心获得了巨额酬金。

这是一个科研工作着怎样将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实现并应用推广的书籍,不得不说,这才是科研落地的最终魅力。看完这本书,让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就去干,然后在道路上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比如卡拉克医生。

克拉克医生是我遇到难关时的好参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我的假设:人生的不幸经历是他所治疗的那些心理疾病和最让我烦恼的医学病例的共同根源。虽然克拉克医生并没有内分泌学的专业背景,但他完全能够理解这一切。他甚至提醒我要注意一些我们遇到的类似迭戈的应激症状的极端病例。

几个月之后,克拉克医生满脸笑容地来到我的办公室,递给我一份研究报告:“你看过这个吗?”

eg.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