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老师的《“六招”教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一文,让我对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达成方法以及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崔老师在文中说:“教案的教学过程主要回答教师自己做什么,主语全是教师,如导入、创设情境、讲授新知识、布置作业,等等。教师写了那么多年的教案,连“用户”是谁都没搞明白。相反,医生在写处方或病历时从来不写他自己要做什么,而是写病人要做什么。这样一比较,教学的专业性远不及医学。”
我觉得这样的比较有不恰当之处。教师与医生的确有很多形似之处:都有自己的服务对象,都要经过“望闻问切”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医生写病历开处方,教师写教案、出题检测。
崔老师说“医生在写处方或病历时从来不写他自己要做什么,而是写病人要做什么。” 医生在开处方前不仅要进行“望闻问切”的诊断,还要让患者去拍片子、做CT等各种检查。这里的主语是谁?当然这一切指令都是医生发出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去完成的。
医生写的病历只给患者看吗?我觉得未必。一个好医生一定会常常看病历,研究病历,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那么,教案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教师。教案的用户是教师有错吗?教师在上课前所设计的如何导入,如何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教学内容,有什么问题?主语当然是教师难道而不是是学生?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引导(主导)作用,钱梦龙老师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要完整的阐述,并为主流所认可。教师是教案的主语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不矛盾。教案的主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所以,教案的主语是谁并不重要,关键看课堂的主体是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层层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有效突破重难点,以达成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虽然是教学过程的主语,却丝毫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