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美国的伊莉莎·梅德哈斯,她是一位医生妈妈,有5个孩子。该书被称作“育儿圣经”,曾荣获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社金奖。
这本育儿沟通实用指南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助力孩子成为自我引导,自我驱动型的人。
现代亲子关系的两大误区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育儿认知落差导致我们老一代父母仍然保留了专制风格,并把它传给了后一代。根深蒂固存在于现代家庭的两大顽疾:
1.我们的养育方式,使得孩子总是一味追求他人的认可。
2.我们阻碍了孩子逻辑思维的自然发展。
不成文的社会习俗告诉我们,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最好要做到:有钱、有名、好看、一身名牌、工作出色、住大房子,或者以上全部兼具。如果我们想要得到认可,我们就得尽可能满足这些标准;满足的程度越高,我们在群居社会的地位也就越高。
错误表达方式带来的后果
1.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2.害怕失败
3.无能
4.喜欢依赖他人
5.对自我身份认同产生困惑
6.反省能力差
7.道德标准模糊
推荐的七种有效亲子沟通法
1.提供有限的选择
以下3种句型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引导”:
1)“如果……那么……”
“同学们,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上完之前完成早上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就不用挤占下课时间了。”
2) “等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
“等你梳好头发,穿好衣服和鞋子,我们就可以按照原定计划去看电影。”
3)“这个...,还是那个...?”
“宝贝们,该吃早餐了。你们想吃什么?麦片,还是奶奶最拿手的法式吐司?”
2.做出客观评论
(相当于《非暴力沟通》中的事实)
常见例子:
“我看到你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我们家有垃圾桶。”
“我注意到还有10分钟就要迟到了,你还未穿上你的裤子。”
3.提供客观信息,强调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和边界感)
“脚应该放在地板上,而不是放在桌子上。”
“在上课的时候,说话前得先举手。”
“滑旱冰的时候不戴头盔很危险。”
4 多使用代词“我”
这跟很多育儿书中所提到的方法是一样的,多使用人称代词“我”,少用“你”,可以尽量避免谴责。任何含有谴责的表达都会阻碍孩子进行反思和改正。(这条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常见例子:
“我看到有人将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吐了出来,我觉得有些失望。”
“我注意到你把衣服乱扔到地上,没有挂到衣架上,我有点生气。”
5 开放式提问引导
使用开放式的方式提问而不是封闭式的,因为开放式问题会激发自我觉察和责任。例如:
“我们是不是有过约定,借东西之前必须先得到他人的允许?”(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承认,自己的确跟大人做过这样的约定。)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约定?”(这个问题会引导孩子思考做此约定的原因。)
6 极简沟通法
人的大脑在不同情景下有自动补充不完整信息的功能。
比如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已经超出你规定的时间,你可以说“小明,电视!”
如果孩子吃饭时突然改用手吃饭,你用眼睛用力瞪他一眼,或者稍微大声一点叫他的名字“小明!”
7.幽默
我个人认为幽默是最高级别的沟通之一,因为这需要足够的智慧和想象力。
书中提到例子:
“我的两个孩子开始闹矛盾,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我就会装作拳击比赛的裁判,假装手里拿着麦克风,开始宣布“这一边,是三十八斤重的羽量级拳击手冠军:卢卡斯·梅德哈斯;他的对手是五十斤重的最轻级卫冕冠军,埃里克·梅德哈斯”。然后我就会装模作样地在他俩的肚子上戳几下,他们便开始咯咯地笑。”
我自己经常对孩子使用幽默的方法就是“魔法”。比如晚上睡觉前,孩子哭闹着要吃零食,该怎么办?我就跟孩子说,我能满足你的愿望,请你把我的魔法棒拿过来(就是一个木头按摩锤),请你现在闭上眼睛,我要施展魔法啦。…
要避免的几种“反射型”表达模式
家长使用“反射型表达”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激将法。想要对不合作、不顺从的孩子施以激将法,让他们做出改变;
第二,发泄情绪。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失望与愤怒。
1.否定用语
比如最常用的“停下”,“不要……”,“不可以……”,“别……”等。过多否定用语不仅会对孩子的潜意识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维。《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中的研究显示,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直接 影响其大脑发育,尤其是肯定和积极的沟通会提高孩子的天生智商。
一个典型例子:孩子放学回到家,就把校服脱掉扔在地板上,而你想说“别把衣服扔到地上!”
极简沟通法:“小明,衣服!”
客观信息(规则)法:“衣服应该挂到衣架上,而不是地上。”
有限选择法:“衣服挂好后才能吃晚饭。”
幽默法:“你帅气的衣服躺在冰冷的地面,它感到寂寞难耐。”
2.气话
常用的气话:
“我快要被你逼疯了。”“我有时候真想捏死你。”,“我真后悔把你生下来!”,“闭嘴!”,“安静!”,“不要再哭哭啼啼的了!”,“小伙子,给我把房间收拾好!听见没!”等。说气话只是发泄我们自己的情绪,无助于解决当下问题,而且负能量会影响家里每个人。
作者提出来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发泄“四步法”:
1. 表达愤怒(语言标注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忍声吞气,或者用暴力。当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时,实际上也在平复你自己的情绪,同时给出孩子做出一个如何处理情绪的好榜样。
2. 说明原因(因果逻辑)。造成愤怒有两个根本原因:受伤或担心恐惧。我们应该把这个原因告诉孩子。
3. 对孩子说明我们的期望(未满足的需求)。
4. 做出确认(确定对方理解了你)。
书中的一个例子:
1,2)首先表达愤怒和说明原因,“我很生气,你鞋底都是泥,在我刚擦好的地板上走来走去。我打扫了一整天,你似乎完全没有把我的劳动成果放在眼里。”,
3)然后对孩子说明你的需求和期望,“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了。现在请你帮我把这里清理干净。”
4)最后做出确认。“明白了吗?”或者“你同意吗?”
当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打断了你,你想说“闭嘴”的时候:
“我”法:“我没法一边说一边听。”
极简沟通法:把食指放在嘴巴上,表示静音。
客观事实法:“你在打断我。”
催促孩子
要避免催促孩子,我们就绝对不能把孩子的拖拉、磨蹭当作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会变得恼火暴躁,孩子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催促孩子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对他们没信心,不相信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处理后果。
催孩子应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比如早上催起床,催上学,晚上催写作业,催睡觉等。
拿令大家头疼的写家庭作业为例吧,比如孩子拖拖拉拉不写作业,你想催促他写作业。
错误做法:
“小明,你咋那么磨叽?!” 或者“快滚去写作业!”
正确做法:
“我”法:“我希望明天老师对某位同学手下留情。” 或者“小明,我注意到你仍然在看漫画哟。”
客观信息法:“小明,现在是作业时间。”
极简法:你指指手腕上的手表。
请注意督促的语气和语调非常重要,保持平静而轻松。因为作业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过度卷入他的作业,你就会着急甚至生气。
如何批评孩子
负面评价
1)批评、唠叨、斥责
-批评就是指出错误,典型的例子:
“你今天的发型就跟鸟窝似的。”
“你在餐桌上的表现非常不礼貌。”
“你太粗心大意了,数学题第十五题做错了。”
-唠叨就是变相批评,同时还带有消极、攻击的意味。唠叨的典型例子:
“我还要跟你说多少遍你才肯去打扫房间。” “宝贝,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饮食要合理。”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上课前要先把铅笔削好!”
-“斥责”就是得出结论,孩子已经抵达错误的终点。斥责反映了我们的失望、懊恼或者愤怒,或者三者皆有。(斥责往往带有消极性和侮辱性评价)
•“你现在还没开始动笔写读书报告?你不会不知道明天一早就要交了吧?你怎么会这么懒!”
“你这礼拜已经是第三次忘记去图书馆还书了。真是没治了!”
“啊,不会吧!你弄坏了我最喜欢的画框!你要再这么笨手笨脚、横冲直撞,以后就别来我家了!”
“活该。谁叫你像猪一样吃饭。”
2)消极的比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如“你为什么老是顶嘴?你哥哥从来不这样!”,“跟你妹妹比,你情商真低!”
书中的一个例子:当你想说“你在班上的排名已经落到倒数1/4啦,这说明整个三年级有一半的同学都学得比你好。你真的有努力学习吗”的时候:
客观信息法:“我发现,你在班级的排名有所下滑,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助你一起解决你有困难的科目,直到你没问题为止。”
或者逻辑后果“你最近每天早上跟朋友出去玩,成绩开始下滑了。从现在开始,除非有我的允许,否则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出去玩。”
“开放式问题”法:“我发现你这个学期学得有点吃力。你觉得这学期跟上学期相比有什么不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思考这个学期导致成绩滑的原因,比如课外活动有所增加导致放学后有了新任务或是社交生活更加活跃,等等。)
“剩下的这半年你打算给自己制定什么样的目标?”(这个问题会促使孩子分析自己的处境,并思考自己现在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你打算怎么把成绩提高上去?”(这个问题会促使孩子思考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改善学习,而且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有信心,相信他无论有没有其他人的帮助都可以想出提高成绩的办法。)
“你要我怎么帮你一起坚持你的计划并且达成目标?”(这个问题是在告诉孩子,你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你会给他提供帮助,而不是指责。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你是他的队友,而不是敌人。)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使用《高绩效教练》里的GROW模型提问。
3)乱贴标签,消极地归纳总结。消极的归纳总结指的是包含“从来不……”或者“总是”的表达。常见的例子有:
“让你做家务你总是忘记。”
“你总是忘记把作业记下来!”
“你从来没有做对过。”
三个策略可以帮助你保持冷静
1.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孩子的事往自己身上揽。这样,你就不会替孩子着急,也就不大可能影响自己的情绪,不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狠话。
2.不要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错误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要试着去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动机。他们破坏的规矩本身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或是环境变了,所以这样的规矩已经不适用了?孩子们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遵守规矩?他们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3.试着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总觉得孩子干坏事就是为了惹你生气,应当把它当作一个教育的机会,帮助孩子进行反思,让孩子体验逻辑后果,并利用这个逻辑后果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借机摧毁他们。
消极的问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 “你就不能认真听讲吗?”孩子听了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难不成回答“因为我觉得听我自己说话更有意思”?
• “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要是我儿子就会回答:“呃,不知道。要不然请我和四十个好朋友去加勒比海坐游轮?”
• “你脑子里哪根筋不对?”我都可以猜到孩子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他们通常会想到恶心的画面,比如,“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虫子爬到脑子里去了吧?”
• “你想挨揍吗?”孩子会怎么说?“好啊,为什么不要?听上去很好玩。”才怪!
正面评价
不该从外界影响的角度直接给予孩子肯定。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自我调整,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不会总是要依赖他人才能得到慰藉。他们需要学会从客观角度评估自己,这样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需要改善的地方做出调整。
不要再和孩子谈条件
在表达爱或道歉的时候
我们经常利用爱来命令孩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 “我爱你。现在请你认真把鱼缸清洗干净。”
• “看到你跟弟弟相处得这么好,我好爱你啊。”
• “要是你现在给妈妈倒杯冰茶,妈妈就会爱你。”
• “对不起,我刚才打了你,可是你知道我有多讨厌讲电话的时候被打断!”
• “对不起,我刚才吼了你,但是你逃避责任的行为真是让我感到非常生气!”
所以当你表达爱意时,请不要附加任何条件;在表达歉意时,请不要使用“但是”,“可是”等转折词。
索取回报
常见例子:
• “是我在赚钱养家,所以你得听我的!”
• “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安排好这次的捕鱼活动,你至少应该跟辛苦准备的外公说一句‘谢谢’吧。”
• “我给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孩子辅导了半天,这就是你们表达感谢的方式?”
• “小伙子,如果你要我出钱帮你买童子军博览会的门票,那你就得帮我把门前的积雪铲走。”
其实总是要求孩子做出回报,是因为害怕孩子长大后会变成自私自利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慷慨和无私,必须通过引导,而不是通过要求。
争夺不属于自己的特权
常见例子:
“妈妈,那我呢!”或者,“为什么分给我的馅饼不能像哥哥的那块那么大?”,“这里我最大,所以就该我坐最前面!哈哈!就是这样!”
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明白,要争取权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也许我们就可以改变这个到处都是特权、腐朽、贪婪的社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