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东湖骑了个车,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经过一条没有门面的侧街时,沿着墙角有一长排正在烧纸的人。我一想,哦,今天是七月半。
“七月半,泼水饭”,这是在我记忆深处的一句话,是小的时候从我妈那里获取到的,而基本上我对于七月半的所有认知也都是在少年时从周围的人事物中获取到的。
印象里,那时候每年七月半(晚上),家家都要放河灯、泼水饭(往水里泼饭)、烧纸钱,但是不能放鞭炮(这一点有点不太确定了)。
做这些事情的都是家里的女主人,小孩子是不允许一同前往的(折河灯时倒是可以参与),所以我记忆里只有第二天早上看到水塘边飘着的河灯,大部分都是被水浸湿后不成形状,少数还是完整的莲花形。
随着水面上的灯纸完全沉入水底,这一年关于七月半的所有东西就都消失不见了,只待来年再重来一次。由于七月半正值暑假期间,而彼时我的心里除了玩和看电视就再无暇顾及其他的东西了,所以那时候好像从来没有跟大人们问起过七月半相关的事情。直到长大了以后,非常偶尔地想到七月半时,通过拼凑自己的记忆,才好像对这个事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黑白电视机才慢慢开始在农村普及,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靠耳朵相传,所以,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乘凉咵天是大人们每天都会进行的,这也是我很喜欢的活动,因为那是一种很重要的增长见闻的渠道。但是当时年少的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又爱又怕的囧境,因为在大人们的聊天中常常会有一些骇人听闻的鬼怪故事,而在那其中,我感觉“水鬼”好像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听过好多个人关于“水鬼”的故事,现在唯一还能记得的一个是,一个人过河时想抓一只在船旁边的野鸭栽到水里溺亡了。然后大家的解读是,那野鸭是水鬼变的,找了他做替身。
那还是一个封建迷信比较盛行的年代,所以人们总愿意给一些常理难以解释的事情加上一些鬼怪的色彩。当鬼在水里时,似乎就更具体了,另外因为水底的世界是无法察觉的,又会让人更害怕。或许是因为这样,水鬼的故事才会更多一些。
然后你再看,在我们那里,七月半的特定风俗是放河灯、泼水饭、烧纸钱,这三件事情都是在水塘边完成的。这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祭拜水鬼,灯会给他们照亮,饭是给他们吃的,纸钱是给他们用的,然后不能放鞭炮是怕吓到他们,还有一点,做完这一切操作后要径直回家,不能回头......
这样看来,是不是呼应上了?
后来,没有暑假的日子,我也就不知道那些婆婆妈妈们会在七月半做些什么了?是不是还会放河灯、泼水饭、烧纸钱?不过我知道的是,我有好多年没有再听到过关于水鬼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