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书画馨缘,我们又如约在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相见于文字和声音的世界里。
见字如面,听声如面。
今天是我太太的生日,她也是我的粉丝哟!祝她生日快乐!
今天想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这几天在有声小说演播学习中,对一直困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我想和我一样的小白主播们一定会感同身受。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演播在旁白部分没有讲故事的感觉,不是副驾驶陪伴式而是好像在朗读文章,和听众很远”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有拖腔和滑腔的习惯”
第三个问题, “我们的理论学习貌似落不到实处?理论好像都懂,却不会实际运用?”
我百思不得其解,好像进步就卡在这里了。大家都知道,有声小说演播和广播剧不同,至少六到七成都是旁白部分。如果旁白失败了,那么整个小说演播就绝无成功的可能,即使你的角色音非常棒,可能听众都没有兴趣听到你播角色音就已经流失了,或者由于一开始就没能抓住他们的耳朵,连你的门都没进。解决旁白的问题迫在眉睫。
但接下来问题来了,“讲故事”是一种感觉,听得见、摸不着,抓不住。一百个听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采用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播讲方式最能引起听众的共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譬如说,桑梓老师的《白鹿原》,紫襟大大的《偷脸》,大斌先生的《雪中悍刀行》,头陀渊的《圣墟》,就风格各异。排除题材因素和各自特有的声音辨识度及演播风格之外,就四大支柱工具节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角度分析,我发现虽然他们都有讲故事的感觉,但方式不一样,桑梓老师的演播语速偏慢,更像评书,形式感更强,而紫襟大大的演播语速较快,更像讲故事,形象感更强。其他主播则介于两者之间。
但不同中又有相同,就是同样都能吸引听众的耳朵,抓住听众的心。那靠什么吸引,靠什么抓住?这就是我要思考学习和深入探究的。
而思考和探究的切口应该是对自己的剖析。
我的强项:
我是销售出身,思维快、口才好,普话标准,好阅读、善演讲,理解力强,文笔尚可。
我的弱项:
语速快,表达欲望强,倾听习惯弱。语言风格单一化(职业原因造成),辩驳能力强,描述能力差。阅读量虽大,但小说的阅读量,特别是网络小说阅读量低。
亲爱的小伙伴,分析到这里,你大概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我旁白没有讲故事的感觉的深层次原因了吧?
我做报告,作内训师,做演讲,主要是以劝说和说服为主要工作内容而缺少讲述感的训练练习,大量的公众讲话不仅没有对我的讲述感有所裨益反而形成了单一程式化的语言风格。难怪要好的朋友都反应我的同一个问题,“兄弟,和你讲话我总感到压力,感觉你时刻都在教育我,说服我,虽然我知道你本来没这个意思,但就是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这样的语言风格延续到了我的有声书演播中,没有讲述的感觉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而且,拖腔和滑腔的痼疾也源于此。
一方面,我在演播学习中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有讲故事的感觉,要有讲述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又在工作中在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不能形成是因为错误的语言习惯大行其道。不破不立,是当机立断做决定改变的时候了,不仅在小说演播上,而且需要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方法,我们明天再聊。
在有声的世界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是书画馨缘,让我们一起怀抱梦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