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吾尝断以“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而世之议者,以其尝与晦翁之有同异,而遂诋以为禅。夫禅之说,弃人伦,遗物理,而要其归极,不可以为天下国家,苟陆氏之学而果若是也,乃所以为禅也。今禅之说与陆氏之说,其书具存,学者苟取而观之,其是非同异,当有不待于辩说者。
【译文】
所以我曾断言,“陆氏之学就是孟氏之学”。而社会上那些指责陆氏之学的人,是由于陆象山与晦翁的学说不同,于是把他的学问认定成“禅学”。而禅学是要人遗弃人伦物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能用来治理天下国家。如果陆氏之学果真如此,那就应该算是“禅学”。可今天“禅学”与陆氏之说,都有各自的著作,学者只要取而观之就自然明了,它们的是非差别根本无须辩论。
【感悟】
《象山文集序》阳明于此明确提出精一之学就是心学之源,孔孟之学即是精一之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所大开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不管是心学还是理学,不同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相同的都是去私欲,不断修行的过程。但能看出《象山文集序》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所在。上升到哲学理论就深奥了,自己也不能窥其一二。
我感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比较适合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坚持学习,坚持修正自己,坚持去私欲、存天理,坚持致良知。
工作中碰到不太认同的事情,真的挺多的。比如说一天到晚开不完的会,午餐晚餐都变成了组织管理的一部分。说实话,我只想好好吃个饭,早点去睡觉,晚上多点时间在家陪孩子,求而不得于是心生怨念。老公听我抱怨完就说,你拿别人的工资,遇到这些情况都很正常,谁都想事少钱多离家近,哪里可能?我理解你的,都不容易。老公说的挺有道理的,这也许就是理学。更让我心里暖的是他的理解。
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开会是为了更有效虑的上传下达,如果不开会可能执行会偏差,修正成本更高,如果不开会我也学习不到别人的优秀经验,如果不开会我也不能实时了解各个团队的情况,有的放矢的提供帮助。而且开会我很少需要汇报,不用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比起需要汇报的团队长,他们比我更不容易。中午晚上和大家一块儿吃饭也是尽快和大家建立信任的方式,领导比我休息还少,她对我能快速融入集体做了很多,她也很不容易,还做得特别细致入微。当我换个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人经历时,抱怨消失了,多一份理解,多一句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