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原文
摘自图书:《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2.1.2 片段2(选这个作为拆页片段)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策略。她建议斯塔用‘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BCD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在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Decide)——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醒觉。斯坦的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额财富,他意识到其数额之大后,跟我说,他现在总在用ABCD选择法,ABCD选择法已经成为他自我教练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甚至开玩笑说,他已经开始把那几个问题固化在大脑中了。如果他当初不是率直地接纳并观察自己评判者的那一部分,而是拼命将它推开,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要用ABCD选择法,就要从觉察和接纳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斯坦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2.2 I便签:
1、what:这个拆页向我们介绍了ABCD选择法的具体步骤。这个方法让我们觉察并质疑自己的行为模式,通过打破思维惯性的方式,重新制定新的方案。
2、how
(1)A(Aware)——自我质疑:通过问自己“这样有用吗?”,“是否对达成我的目标有帮助?”等一些列问题,找到自身的局限性
(2)B(Breathe)——打破思维惯性:针对有局限性的行为,尝试用新的视角看待,如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
(3)C(Curiosity)——追根究底:借助提问,帮助我们加深认知,如:之前遗漏了什么?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4)D(Decide)——做决定:对之前的行为模式进行调整、优化
3、why:ABCD选择法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得我们更深刻的了解问题的本质,并由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4、where:ABCD选择法既适用于反思过去的思维是否具有局限性,又可用于当下,帮助我们跳出现有的思维局限。它适用于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多种场景的自我审视。
2.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经历:这两周我都有看优秀作业,上周我是一篇篇看,看的同时我会评价这里好那里不好,虽然有不少收获,但看着看着就困了。这周我看优秀作业,是同时打开同一天的20多篇优秀作业,针对what、why、where、how逐一看(先把所有的what看完再看why),重点看各部分怎样一种模式写最简洁、清楚,这周的梳理让我受益匪。
反思:这两周我看作业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之前没接触这个模型,我只觉得是我在看作业的方式上有所优化,以后可能较难复制、迁移到其他领域,但是结合ABCD模型,就可以在其他方面更好的应用了。我觉得我这周看作业的模式改变符合ABCD选择法的:首先上周看作业没有针对性或目的性,这让我停下来思考这种看作业的方式有没有优化的空间。然后我带着疑问去看,这样看更有针对性。最终我既领会到怎么一种写法更精准,同时也认可这种看作业的方式是适合我的,之后可以继续保持。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目标:接下去的一个月,当我出现情绪问题时,利用ABCD选择法帮助自己化解情绪
行动:
(1)A(Aware)——自我质疑:当我有情绪时,询问自己哪些反应及思考方式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一般来讲情绪本身对处理问题没有帮助)
(2)B(Breathe)——打破思维惯性:先平复情绪,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C(Curiosity)——追根究底: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情绪而言,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4)D(Decide)——做决定:如果情绪是主要原因,就从需求的角度入手,化解问题;如果情绪是问题的催化剂,抛开情绪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