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打开封面,书里的内容是你的人生经验。有些人只有华丽的封面,打开之后里面的内容索然无味。有些人却完全不同,封面质感独特,内容也越读越有内涵,越读越有味道。
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唤醒蕴藏在身体里的潜力,帮助我们成为更加真实更有魅力的自己,但这需要我们带着这种读懂“自我”的心态。
追根溯源,一个人遇到的所有问题,源头都是无法充分地活成自己,而你所有的缺点不过是自我魅力干瘪所显现出来的问题。
所以读懂自我,就是要带着发掘自我的思维和视角,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投石问路,一步步活成真实的样子。
到底该怎么做?书中分享了三个核心的关键操作:
第一步:练习探索自我性的语言。
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喜欢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你凭什么这么对我?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想让别人替自己承担责任,这是大忌。因为你会失去掌控的机会,失去探索自己的盲区和成长的机会。
作者举了一个案例,她之前有个同事,每次领导分配项目,这个同事都觉得领导把好的项目给了其他人,是在给他穿小鞋。他经常跟领导诉苦,说自己的经济压力大,想多争取机会。领导给他看客观数据,别人的项目复购率都高于他,他又觉得领导只看这一个维度,对自己不公平。
总之,他对公司和领导有诸多抱怨,从来没想过自己去适应公司,也很少沉下心来反思自己有没有问题,最后,领导拿他没办法,只能让他离职走人。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有两个思考方向:我怎么了?别人怎么了?通常顺着这两条路思考下去,我们总会发现些什么,但思考别人的问题并不能掩盖我们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总觉得“我一定要找到别人的错”,才能证明“我自己没错”。总是执着于强调别人错得有多离谱,问题有多大,并不能让自己实现成长,只会让我们待在舒适区,无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学会问探索自我性的语言,可以把我们引向潜能宝库的门口。
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可以做到吗?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到我?我的困难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我做成这件事?我可以向谁求助或学习?这些探索自我性的语言,可以把自己推向真正的起跑线。
第二步:警惕你内心的两只拦路虎。
一只是依赖心理,一只是恐惧心理。
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总想指责别人,让别人做什么,都是出于依赖心理,一个人的依赖心理是最容易让自己迷路的。
很多女性在职场上明明有好的想法和方案,也不敢提出来,因为害怕被批判或否定;遇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只要别人说不好看,也会轻易放弃;一旦在关系中出现问题,要么情绪失控地指责别人,要么一味道歉认错,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这种依赖会让她们错失很多表现自己和学习成长的机会,有依赖心理的人对待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潦草和敷衍的。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绊绊,大多都跟这点有关。他们把手脚绑起来,却希望有人来背着自己走。
他们出让了人生的话语权,也出让了自己的未来。他们看似轻松自在,不用做选择,不用面临挑战,其实时刻在看人脸色,只能小心翼翼地讨好别人。
一个人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表明其拥有某项天赋。本可以借助这个天赋让自己活得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
可是有些人看不懂,不会用,甚至惧怕自己的特质。他们假装这些不存在,试图去依赖别人,把责任丢给别人,把选择权也丢给别人,永远徘徊在潜能宝库的远处,迟迟难以靠近这个大门。
第二只拦路虎是恐惧心理。人对未知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尤其是走没有人走过的路。读懂自己、成为自己的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出生起,就已经拿到今生的脚本,包括原生家庭、原始性格、身材样貌、潜在能量。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是没有前人经验的。
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没有人告诉我们前面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掘。
我们每个人都会恐惧,这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我们需要学会带着自己的恐惧往前走,恐惧是在提醒你警惕危险,保护好自己。
同时,也是在带着目标、问题和对自我的好奇往前走,一直走下去,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但是永远不要放弃走下去的动力。
当偶尔休息的时候,回头看会发现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这时,我们会发现正在做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拥有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状态。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止步于这两只拦路虎,而你只要多花一点心思去做这些,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第三步:制定合理的目标,行动起来。
当你已经站到潜能宝库的门口时,接下来就需要勇敢地推开门,迈开脚步走进去,并基于自己的恐惧做出合理的风险规划,然后一步步执行就够了。
一个人越是全面地为自己做好规划,越能承担自己的人生,打败依赖心理和恐惧心理这两只拦路虎,敢于想象,敢于直面核心问题,敢于为自己做行动计划,敢于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