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要“知行合一”,但要真正做到,却是一件难事。
曾经,我也是一个知而不行的人。凡事满足于知道,行动力极弱,很少主动持续的做成什么事。“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我吧。
其实,真想破解知而不行这个死结的方法也有,就是直接去做。
这听起来简单粗暴,接下来,不妨从大脑学习机制方面来消除我们的知行困惑。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即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强关联。比如,学骑自行车。看着别人骑,会觉得并不难。然而,真到了自己骑时,就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足够多的练习,大脑中相关的神经元没有受到足够多的刺激并产生强关联。所以即使你能理解,骑自行车时需要手把方向,双脚交替踩踏,但这项技能你并没有掌握 。直到我们学会这一技能,在经过无数次的日常运用,大脑中相关的神经元连接才会变得牢固,我们才会真正掌握骑车这项技能。所以对于技能学习,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练习,让相关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所有的技能学习都遵循这个规律,比如弹钢琴,开车…,需要大量练习指导,可以利用潜意识自动执行。
但认知学习时,我们常会有一种错觉----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好像是掌握了这项技能。比如,我们学会了一个概念,确实提升了“认知”,甚至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会感觉非常美妙,能体会到这个认知给自己带来的正向反馈。但仅凭一次强烈的神经元刺激,远远无法形成强关联。这种认知是极不稳定的。而此时大脑已接收到了认知带来正的向反馈,认为已经掌握了,从而忽视后续大量的练习。比如,当我们得知"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时,会惊叹原来人们有这么重要的能力,然而,在真实场景里,却记不得去运用它。
所以道理再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将永远不会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我们把技能学习路径和认知学习路径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知而不行”的原因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的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会浮躁了。
很多人不愿意行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开始尝试时,总觉得自己做不好。看不到明显效果,就放弃了。
其实,无论学习任何一项技能,还是养成一个习惯,背后都是相关神经元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关联过程。一开始在神经元观念很弱,是做不好是正常。只要不断练习,神经元之间的关联,必然会越来越强,所以请给神经元更多的关联时间。只要持续练习,你必定会一天比一天做的好,总有一天你会真正体验到“做到”的快感。
不愿意行动的原因还可能是,欲望太多。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人,通常不清楚,真正做成一件事,需要花费很多心力。由于他们很少真正主动做成过一件事儿,所有的想法只是在脑海里盘旋。但凡真正做成过一件事的人都知道,那并不容易,一项技能,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漫长的。所以最好的方法着眼于现实改变。如果学习不能让自己发生真正的改变,那学再多还有什么用呢?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是无效的。 这样的学习,不学也罢。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当凡事都以改变为标准时,成长之路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