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的共读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课堂实例,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考改进的方法,收获良多,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 启动思考,引发对话
在王瑀老师的《地图图例设计家》这节课上,关于图例的选择题被放到了前面,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总是把选择题放在知识讲解的后面,这样题目就只能起到检测的效果。本讲共读带给了我新的启发,在语法课堂的教学中,也可以改变顺序,把题目放在前面,让学生选出正确的表述,从而启动思考,引发同伴对话。
二 灵魂提问,重在倾听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把小组对话的结果以学习单的方式呈现。在对话之前就明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任务,对话过程中带着任务去交流,对话完成后将结果呈现在学习单上。但这样的做法有一个缺陷,有些学生会直接在学习单上作答,或者把所有的对话时间用于思考自己的任务而忽略对话过程。本讲共读中的“灵魂提问”一法给了我启发,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把学习单上的任务改成必须倾听别人,归纳总结后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只专注于自己的任务而忽略对话环节。
三 迭代循环,推动思考
深圳市减负提质推进会上的那节示范课,我修改了7版。从聚焦文本到发现文化内核,从发现文化内核到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这节课成为了一堂“见微知著”,“教育并重”的课。 然而读完第16篇文章,我对那节课有了新的思考。课堂上,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不尽相同,然而我却只选择了一位同学进行汇报,没有让学生的思考得以显现。事实上,我可以上传一些学生的思维导图框架,再让同学们做出选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需要时刻思考:如何创造思考的机会?如何让学生的思考得以显现?我想,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