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本人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发生了改变。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要从“教师中心”转向“以生为本”,但这并不是终点。那什么样的课堂才有资格被称为“学生中心”呢? 在我原本的认知体系里所谓“学生中心”,就是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引导、提问与对话等形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王博士所描远的“学生中心”的课堂,“数师必须刻意减少进述时间,从课堂的进还者转型成为一名教练,拟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过程中只要从旁观客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指出他们的错误,提示可以精进之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许多课堂的确离“学生中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转型呢?在这本书里,王博士认为: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课堂转型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掌、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和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掌。
第一、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使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我们不能把学习看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思考与主动建构的结果。古希腊警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滋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存在两大主要目标:第一,为思考创造机会:第二,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
第二、 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这里所说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主要指“TBL团队合作学习课堂”。这种课堂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团队成员通过讨论、对活等方式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TBL的课堂,便是要将许多时间交还给学生,通过充分的生生互动去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有意思的是,“团队合作学习课堂”,顾名思义就有“合作”,但王博士却在这一点的小标题里加上了一个重要的修饰语一一“合作意识”,我想,这用意定然是为了强调“真实的合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组织学生开展台作学习。现在,你可以尝试回忆一下,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如何展开的? 学生之间产生了真实的台作吗?我们发现“合作学习”通常会抱着美好的愿望,但结果却通常是:一两位学生接手并完成了大部分,而其余学生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这大概也是我们避免在常态教学中使用小组学习的原因,而在TBL课堂里,每一名学生都使用反馈器每组共享一台平板电脑,让学生自然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当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消除小组合作中的“顺风车”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实际收获?这个话题,我们将在第三板块“教法学法”中与老师们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第三、 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学生中心课堂是学生自学基本概念、并完成老师设计难虚较高的好任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项目式学习。"教师中心”的课掌透过"信息化教学”可以走向“以生为山的课堂,而从“以生为本’的课堂抵达“学生中心”的课堂,则需要发展项目式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获得知识到养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