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深深地震惊到了肖雅。
她买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书来读,还去各种网站、平台去了解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与讨论。
其中有两本对她的触动最大,一本是《原生家庭》,一本是《为何家会伤人》。前者让她知道了父母的爱隐藏着伤害,后者则让她明白如何正确地教育、影响皮皮。
她开始明白,她之所以与刘哲、皮皮相处得这么难,一方面是因为她缺乏父爱,另一方面是她还不够成熟,在内心里她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小女孩。
读这两本书时,肖雅的内心受尽了煎熬,她的情感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与变化:吃惊——承认——愤恨——痛苦——接受。
《原生家庭》中罗列了很多对孩子有伤害的父母之爱,其中有两种是肖雅所经受过的:不负责任的父母,操控型父母。
肖雅看着书中叙述的事例,想起自己在儿时看到别人的父亲与孩子在一起时,多么的羡慕。
肖雅读小学时,她的邻居家有位比肖雅小2岁的女孩丽丽,肖雅经常看到丽丽的爸爸带她出去玩,父女两个一边聊天一边走路。
丽丽有很多洋娃娃,她说都是爸爸给她买的。
丽丽和爸爸出去玩时,有时会邀请肖雅一起,丽丽的爸你带她们两个去河边的草丛里捉蝴蝶,还给她们两个抓螃蟹、摸虾,回家烤给她们两个吃,那时候,肖雅也会感觉到一点父爱,尽管她知道那是错觉。
等肖雅读了中学后,她不愿跟任何一位男生接触,还惧怕男老师。她一直以为这是自己过于文静造成的。
她工作了以后,她每次与男上司打交道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她又把自己这个行为解读为性格过于内向。
她的这个“不自在”给她惹了很多麻烦。
她申请工程师职称时,要进行论文答辩,她的论文因为写得出色,曾被单位推荐到一些刊物上发表。但当她走进答辩室,看到10位评委青一色都是男性时,她犯怵了。
她瞬间头皮发麻,手脚冰凉,评委问她的问题,她虽然知道答案,却都回答得磕磕巴巴。全程她没有与任何一位评委的眼光相遇过,她要么低着头,要么看着评委背后的墙壁。
评审结果是不通过,第二年又申请了一次,勉强通过。
她遇到的领导男性居多,因为她突破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导致她总是选择尽可能地少与领导接触,也因此失去了被提拔的机会。
工作3年时,因为她的文笔出色,领导去外地参加一项投标时,特意要带上她。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但她却愚蠢地拒绝了,还找了一个很蹩脚的理由。
那天,肖雅站在领导的办公桌前,支支吾吾地说:“领导,我没办法跟你一起出差。”
领导示意她坐下,关切地问她:“家里有急事?”
肖雅回答说不是,领导又问:“那是你身体不舒服?”
肖雅小声说:“也不是,是因为我害怕坐飞机。”
领导听到肖雅的话,脸上浮现了一个惊诧的表情,然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同意了肖雅的请求。
后来,领导带了另外一位同事一同出差,回来后不久,那位同事快便得升职了。
与男性不能自然地相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肖雅,但因为她没找到原因,所以也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孩子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位男性是她的父亲,孩子从父亲身上初步了解男性这一性别角色,与父亲的互动中学习与男性相处。但肖雅幼年时,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她缺乏与父亲的互动,造成她对男性的不了解。
因皮,她长大后,见到男性总会紧张,一次次刻意地回避与男性接触,导致她一直没有机会去训练与男性的交往,而刘哲又是她的初恋,他们的相处当然会问题不断。皮皮也是个男孩,肖雅对男性太缺乏了解,而皮皮又处于成长阶段,因皮,他的“出格”行为总会让肖雅无法理解。
父爱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肖雅的生活。那母爱呢?
肖雅的母亲全身心地爱肖雅,为了肖雅和肖晴,她放弃了工作,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从肖雅记事起,母亲总比同龄人显老很多,40多岁就双鬓斑白,皱纹老早就爬上了母亲的额头,50岁不到已经得了关节炎。
母亲每个冬天手都会皴裂,一年四季都牙疼。
这些都是累出来的。
肖雅姐妹小的时候,母亲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她们。两姐妹都体弱多病,经常生病,经常是肖雅的病刚好,肖晴就接上了。但母亲从来没有怨言,总是耐心地、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们。
母亲太爱姐妹俩了,从来不让她们做家务活儿。以前在老家的时候,都是母亲一个人做,到了上海后,家务活儿都划归了肖雅父亲。
母亲对两姐妹的照顾持续到她们成年、成家,这让她们对母亲有了过度的依赖。
肖雅婚后,只在婚房住了一周,便回了母亲那里。有了皮皮以后,本来肖雅打算在自己家过周末,但架不住母亲一通电话,便携夫带子又回了母亲家。
肖雅与刘哲真正的婚姻磨合期是从母亲重病之后的搬家开始的,因为那时候他们两个人才带着孩子单独居住,真正开始走进婚姻。
磨合当然有争执,有冲突,何况这个磨合期是在他们结婚10年后才开始的,争执、冲突只会升级、加码。
皮皮6岁以前都是父母亲带的,“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的含义肖雅在皮皮8岁以后才逐渐意识到。
可可身体素质也不好,时常生病,因此经常不去幼儿园,可可在家的时候爱跟着肖雅。肖雅的日常生活变成了白天照顾可可,晚上辅导皮皮作业,每天都疲惫至极,她逐渐体会到了母亲抚养她和肖晴的不易。
但这份体会也迟来了将近10年,肖雅本该在皮皮出生后不久就应该有的。
……
母亲对肖雅的爱过度地保护了肖雅,减缓了肖雅的成长。
肖雅成长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伤害过她,但又有谁人的父母不曾伤害过孩子?
做父母没有统一的法则,也没有完全可以复制的经验可遵,因为孩子各有不同,父母们只有独自摸索,无意识的伤害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