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二十二章 行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将依法治国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韩非子的法家学说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与君主的宏图远志,韩非子所在的时代诸侯各国战乱不断,霸王迭出。战争是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发展经济就需要有统一的战略,统一的政令,统一的资源调配,统一的组织领导,这都是中央集权制的核心体现,但当时还没有一种学说思想能够实现这样的管理方式,韩非子的法家学话正好应用而生。在君主看来执行韩非子的主张,不但能使国家富强统一天下,还能巩固政权君权合法化,何乐而不为。韩非子告诉君主“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意为当今之势依法治国则国安,否则国危。并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例,来说明依法治国的好处。
当然不同的时代依法治国的目的与侧重点不同,但核心不变。在韩非子时代就是要将治国的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推行统一的国家政策,让国家尽快富强起来,在抵御强敌的前提下最好能统一天下,成为流芳千古的第一人。诸子百家的主张与思想只所以能流传至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用”,中华民族能走到今天,五千年来就是靠这些圣贤哲理。实用,在于既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又能净化与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韩非子的法家学说正好适应了那个时代的需求,解决了当时实际的问题,而且影响至今,因为依法治国是人类最终回归自然的唯一通道。道法自然,依法而为,自然为道。
好的,回到韩非子。我们一直在说,人是事物的主体,因为人类的一切认知与行为都来源于人类本身。所以,再好的梦想,再牛的主张需要去实践。韩非子告诉君主依法治国是多么的正确,多么好,但君主就是不执行,那也是白说,还好,韩非子的思想遇上了秦孝公,秦孝公很欣赏他,才有了商鞅变法。韩非子详细的叙述了这一段历史。
《当此之时,秦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于是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故奸莫不得而被刑者众,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不听,遂行商君之法。》在这种时候,泰国百姓习惯于犯罪可以赦免、无功可以显贵的旧俗,所以轻易触犯新法。于是对违反新法的人刑罚严厉而坚决,对告发奸邪的人赏赐优厚而守信,所以奸邪的人没有不被发现的,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民众怨恨,大家的责难每天都能听到。秦孝公不加理睬,坚持推行商鞅的法令。
这一段的重点是“孝公不听,遂行商君之法”。一切革新,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既得利益者是不会就此罢休的,这就要看主事者的魄力与权威了,如果主事者迫于既得利益者的压力而终止革新,那么再好的革新主张都会失败,如果主事者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要坚持到底,那么再难的革新都会成功,秦孝公就是这样的君主。当某种不良行为成为常态并带有普遍性,问题就严重了,如“当此之时,秦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这就是秦国的普遍常态,商鞅要改变的就是这样的变态,可想困难的多大。还好秦孝公扛得住。
在公司管理中,当一种有违现代企业管理原则与规则的行为成为常态,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老板想要改变,老板只需做一件事就可以了,就是像秦孝公一样坚持到底。企业的陈年诟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要改,只能从上而下的改,从老板改起,想要从下而上的改,绝大多数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