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暑假,我们在这幢小楼共创的第三个假期,总是洋溢着咱喜舍娃的读书声!
目前为止,这期共创营里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刚好是我心中所期待的混龄标准,实践也因此分为了幼儿组和青少组。
在喜舍,我们用德福宝宝性情教育,贯穿读经典和自然体验,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样留足时间让我们观察和引导孩子,我们认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更重要,我们像大家庭一样在一起生活着。
今天我们来说说我国的传统教育中的右脑教育方法:读经教育。
读经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刚会说话时就开始读经。或者在孩子不会说话之前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从小聆听经典的诵读之声。因为孩子在6岁之前,尤其在3岁之前,右脑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所以应该好好地充分利用好这个年龄段,加以引导和锻炼。这是孩子黄金时期,一旦错过,不可弥补。
左脑教育和右脑教育
左脑教育:懂了才教、先理解再记忆,成人的教育方式。理科性居多。比如数学,一定是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再去学习,就比较轻松。
右脑教育:先记忆不理解,右脑属于深层次的悟解。孩子越小,大脑的吸收能力越强,因为越小所接触外界的东西越少,也就是年龄越小思想越纯净。此时你给他(她)什么信息,他(她)就吸收什么信息。不加选择,没有难易之分。大人觉得很难记忆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此时一定要多听经典诵读和经典的音乐。长期浸润,终生受益!
有些人会想,不去理解记住再多的内容又有什么用?
告诉大家,因为左脑是逻辑理解思维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一年比一年强,这是大脑发育成长的自然规律。大脑首先要有优质的输入,才能有优质的输出。在孩子幼时先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记下来,等到孩子成长到能够理解的年龄自然能够深层次的悟解。
我们人类的大脑具有无限的潜力,在幼时记忆的内容越多,右脑的记忆回路就扩的越宽,负责记忆的细胞参与的数量就越多,记忆能力就越强大。
读经教育=右脑教育
为什么要读经典而不是其它?因为经典书大多是全脑人写出来的,这些经典不知伤透了多少现代人的脑细胞,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在说些什么,左脑思维的人又怎么能搞清楚全脑人思维的境界。先抛开经典书具有极高的文学内涵不说,单从开发右脑方面来说,正因为经典不容易理解,所以就是最好的教材,当反复阅读和聆听这些经典时,大脑神经传递回路发生了变化,信息越过左脑记忆,反复刺激右脑深层神经记忆回路;如果此时再将双耳捂住,就可形成体内振动音,体内振动音更容易深入右脑深层记忆回路,对扩宽右脑深层记忆回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前面讲过,右脑记忆是不追求理解的,左脑反而是先理解后记忆。 犹太教育培养出来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幼时的教育:背诵旧约=右脑教育,成人后才能有所成就。
2-3岁是唯一一个能够无意识地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音律和节奏的时期。2-3岁的孩子读经典、听经典,经虽然不理解,但是却开发了卓越的右脑能力,所以大家不要再被“理解”二字所困惑。 读经典刚开始只需你念一句,孩子念一句,当孩子能够成段阅读时,便可和孩子一起读,朗朗的阅读声在室内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读经就成了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问:读多少遍为标准呢?
有几种方法可以采纳:
1、以孩子会背诵为标准。
2、如果孩子人数多时,可以以大声朗读100遍为标准。
3、一本书读上千遍万遍,更能扩宽右脑深层记忆回路,为形成过目不忘打下根基。也就是“读书千遍,其意自见”古往今来,很多大师的成就,来自于幼年的教育。内容是经典,方法是读经,具体实施就是指读经典。
问:为什么用经典训练?
答:中国的经典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能量,以经典为载体,可以给孩子输入一生用之不尽的智慧。这些能量极大的经文,会陪伴孩子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蕴发出他的力量。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有大量的输出!
问:为什么是指读?
答:必须是指读,只有通过指读才能达到眼到、口到、意到、手到的协调统一,这样无形中就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度。而且非常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附属效益。如果孩子能坚持指读一个月,家长会发现,孩子能大量的识字。因为指读的过程就是指字的过程。训练记忆力的同时也把字认识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问:为什么是13岁前?
答:孩子在13岁前,年龄越小记忆力越强,理解力越差。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该记忆的年龄一定要给他记忆。到了理解的年龄再充分给他理解。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才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我们文章中经常提到的“有智慧的妈妈,是在孩子重要的时期,做对重要的事情”
问:具体如何操作?
答:内容选用经典,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易经等,蒙学基础(孝、弟、三、百、千)也可以。每天读100个字左右,读100遍。刚开始可以从10遍开始,慢慢的加数量,总之能有个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在喜舍的读书声中,孩子喜乐健康;
在孩子的读书声中,喜舍能量满满;
愿在喜舍共创暑期里,安健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