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与社会资源配置的学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生动形象的揭示了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市场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十分清晰,主要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主体、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大市场。
市场供给、需求理论是一切理论的基础,它揭示了市场的供求机制是什么,以及市场是怎样运行的,怎样达到市场均衡。
(1)消费者理论从效用论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消费者在自身初始禀赋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消费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效用论由可分为以边际效用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数效用论,和以无差异曲线为主要分析方法的序数效用论。
(2)生产者理论又称为厂商理论,这部分主要包括成本论和生产论。生产者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组织生产、供给商品。
(3)从以上产品市场理论,可以推知要素市场理论。在要素市场中,供给方由生产者变为消费者,需求方也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交易的物品由产品转变为生产要素,如劳务、资本等。
(4)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将所有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认为存在某一价格水平,同时使所有市场达到出清状态,实现一般均衡。
(5)在市场效率的评价方面,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效率损失。
(6)市场失灵的四种情况。
垄断、不完全信息、公共物品以及外部性
(7)将市场失灵和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运用到福利改善的研究当中,衍生出福利经济学,即研究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