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荷
校对:桂香 吉莲
编辑:杨荷 桂香
惩罚无法为任何人带来好处。我们希望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不是因为他们害怕继续这样做会受到惩罚,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其他的选择,能够以更低的代价,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在上班时,公司可能会有各种惩罚措施,比如针对迟到、早退等行为进行惩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同样会制定许多奖惩“政策”,我们认为这样做有助于管理孩子,让他们听我们的话。
因为惩罚和奖励似乎能让对方更快地配合我们,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工作中。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不再愿意配合,即使面对惩罚也无动于衷。,在孩子小的时候,威胁他说,不听话就要打他,这招很有效,因为他们害怕挨打。但当他们长大后,即使随意打骂,他们可能连反抗都没有了。你们是否有过这种体验,当孩子不再害怕挨打,也不逃跑,而是变得无所畏惧的时候,你会感到愤怒和无助,这也是家长们最不知所措的时刻。
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奖励来激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方法很有效,他们会因此而非常努力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似乎不那么努力了。首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奖品不再那么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其次,依靠分数来获得想要的东西确实很难,因为考高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在一二年级很容易得100分,但到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到了五年级数学题变得特别难。我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题目非常复杂,再想考100分变得非常困难,我感到很痛苦,也找不到成就感,反而会感到挫败。
使用奖惩措施实际上是在充当裁判的角色。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评判为不够优秀,他怎么可能不感到挫败呢?慢慢地,他不仅对奖品失去了兴趣,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这恰恰是家长容易忽视的。当孩子对学习本身失去兴趣时,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那么,这是谁造成的呢?我们的奖惩方法肯定有一定的责任。
惩罚实际上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你会发现,孩子特别讨厌惩罚他们的人,大人也一样。你知道为什么人事部门的工作不好做吗?因为在公司里,他们需要执行许多奖惩制度。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这些制度与自己无关,但一旦自己触犯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比如罚款,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人不够亲切,不够灵活,我们会将愤怒和不满发泄在他身上,尽管他只是制度的执行者。
在每个家庭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执行奖惩的人可能会得罪孩子,这样做无助于我们生命变得更美好,也无助于我们彼此的关系更美好。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用奖惩。
在新版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奖惩也被视为一种疏离生命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疏离生命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精神上给予奖励,物质上少奖励,最好不要惩罚。如果非要惩罚,那就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比如,前段时间在我们的少年班中,家长忘记了告诉孩子我布置的作业。后来,家长说,那我自罚,抄写感受需要的词汇表100遍。我说不,如果你要自罚,就罚你看短视频。让你抄写感受需要的词汇表,这一定是奖励,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是惩罚呢?
在学校里,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他们表现不好,就会被罚写100遍,或者做100道题,这会让他们将耻辱和学习、做题等同起来,这种体验是非常不舒服的。既然做题是惩罚,谁愿意接受惩罚呢?不接受惩罚,就会说我不愿意做题。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热爱学习,那么一定要把学习当作奖励。无论是做题还是抄写词汇、背诵等,都应该被视为奖励,而不是惩罚,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惩罚呢?要让他感受到,除了这种方式之外,他还有以付出更小的代价来满足需求的新策略。这个时候,他其实很愿意去探索和改变一种方式,停止当前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停止。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也是我们作为家长陪练的意义,让他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养育孩子本身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养育你的孩子,其实就是在探索一种可能性。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或者做了一些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我们会认为这是惩罚。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才会去探索新的可能性,而不是有人来惩罚我们。我们的家长也没有说,你看你没有教育好孩子,我要惩罚你,他们也没有这么做,我们自然会去探索另一种养育方式。所以,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发现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