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习惯陷阱》
这本书的文案策划紧跟时代:“终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课”,作者是一位初中毕业的日本企业家椎原崇。书名虽然是习惯陷阱,全本强调的行动方法其实就是两个字:“舍弃”。
作者的成功经历本身是比较励志的,在没有学历、没有作者在投入生意并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开始放慢脚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转而成为一名咨询师。这个模式觉不觉得很眼熟?国内外,生意成功的企业家成为咨询师、演讲者的,不在少数。那么,椎原崇传授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称之为“轻松地舍弃着的生活”。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到《断舍离》。断舍离:通过不断筛选、舍弃物品而进行的自我探查法。殊途同归,这本书说的是习惯。舍弃我们的旧习惯,从而探查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
01 有意识觉察
习惯是我们正在不断重复着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就好像电脑后台运行的系统软件一样,习惯帮助我们提高效率、降低大脑耗能。同时,习惯也是陷阱,未经审视的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日复一日的生活。
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养成的习惯,在过去奏效,现在可能已经反而限制、甚至阻碍我们人生顺流而行。但是习惯多难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作者的第一步,是鼓励读者意识到:只有自己有意识觉察,才能在下一次避开现金,进而产生改变命运的神奇效果。
在《逆商》这本书里,同样强调:在所有方法之前,首先是觉察。只有觉察到自己又陷入负面情绪或者负面思考中,才能实施接下来的一系列提高逆商的LEAD工具。
物理学“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的是:“观察者改变观察对象”。同样,在心理咨询中,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武志红在他的心理学课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小男孩会重复地将纸巾撕碎放入电风扇里,同时有其他的破坏性习惯。经过观察,咨询师理解了这个近乎仪式的撕纸巾习惯:原来,对孩子来说,电风扇圆圆的,很像乳房的形状,中间的凸起,也很像乳头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妈妈患有抑郁症,虽然很有意愿照顾他,但情感总是冷冷的。小男孩的行为被理解了,于是他把纸巾放入电风扇的习惯也就消失了。
可见,改变习惯或许并不难,难的是首先有意识觉察。觉察带来的了解,比如为什么有的人会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为什么有的人会有吸烟的习惯?
锻炼觉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正念冥想,再比如《逆商》中建议的给自己设置个提示方法,拍桌子或弹手腕上的皮筋等。
当我们有意识觉察旧习惯带来的陷阱之后,就得学会舍弃。如果你说:不!我就要这样!我就要掉到陷阱里这么不开心!这估计是不太可能的。人本能地追寻着幸福、追寻着自我的成长。
02 远离别人口中的理所当然
成长的第一步,作者分享到,是远离别人口中的理所当然。换句话说,请独立思考你的人生吧!日剧《凪的新生活》讲的就是:终于远离外部评价的凪不断放飞自我、向着自己真正渴望的状态成长的故事。
凪是一个爆炸头,但是她以前每天都要趁着男朋友还没有醒,很早就偷偷起来花很长时间把自己的天然卷一根根拉直;在公司里每天被别人要求做着不合情理的工作,但是她从来不曾拒绝;社交网络上的消息,每条都努力点赞,无论是公司还是家里,都习惯地过着察言观色的生活。
别人口中理所当然的生活过久了可能自己也认为理所当然,但是,内心深处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对劲呢?凪其实一直都觉得不对劲、不幸福,但是如果不是外部刺激,她可能继续过着这样自欺欺人的生活。
她的一系列舍弃从辞职开始,搬家的时候发现这么多的东西,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所以当下决定全部舍弃,只背着一个大包裹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郊区新租的房子里。当然也舍弃了刺激她的男朋友。
以前唯唯诺诺的她,为什么突然有舍弃过去生活模式的力量了呢?她习惯察言观色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就此终结,但是她已经踏上了找回内在力量的成长旅途。舍弃的力量,在决心改变的瞬间迸发,并且在改变的行动中不断增强。
其实从古至今很多类似的故事,身为人类,我们始终热爱英雄之旅。在女性力量发展的当下,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2020版本其实非常顺应时代趋势。
一个背负家族荣誉的女孩,被外部的要求限制着内在“气”的力量,被涂得五颜六色地去相亲,结果还是被媒婆赶了出来,成了所谓的“令家族蒙羞”。当她踏上成长之旅,为父出征的时候,她无法舍弃的一切外在束缚都限制着她的力量。
当木兰在战场上脱下男装,重新成为她自己的时候,当她识破柔兰诡计、以真诚主动请缨的时候,当她荣耀加身却舍弃一切返回家乡的时候,她一次次舍弃旧的信念,她的力量得以增强,她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03 将自己的特质作为“武器”
木兰一开始带着父亲的剑出发了,但是那不是她的,是她父亲的。故事的结尾,她虽然丢了父亲的剑,但获得了自己的武器。和父亲不同的,是在“忠、勇、真”的另一面,多了“孝”。
《习惯陷阱》里,作者总共设计了15课,有4课阐明学会舍弃的重要性,花了同样篇幅强调舍弃的目的:将自己的特质作为“武器”,从而活出幸福人生。
舍弃当然不是舍弃的目的。风靡美国乃至全球的近藤麻理惠倡导的心动整理法,核心便是过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人生。极简主义风潮的名言“少即是多”,强调的固然是减少这个行动本身,为的是“多”这个目的。
多什么呢?比如,多更多的幸福、多更多的真实、多更多的热爱、多更多的与众不同。
印象很深的是一部极简主义纪录片《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里:一个梳着马尾的男士,曾经他从事金融行业,当他的老板邀请他成为合伙人的时候,他哭了。
然而,并不是即将发财的激动的泪水,而是意识到自己将被困在这里出不去了的悲伤的泪水。他描述那个顿悟时刻是奇怪而空灵的,他仿佛成为自己的旁观者,这是有意识的觉察。接着,他明白如果此刻不离开,他将永远无法放弃那么大一笔金钱,他自己的华丽人生和冒险都将消失。
奋斗了那么久终于要获得巨额财富了,接受,不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吗?然而,他选择了远离,因为他意识到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他一直以来的渴望、符合他冒险特质的自由生活。忍不住猜想,他在投行工作的时候也许没有现在这个艺术家气息的马尾辫吧。
从此以后,他决心过自己华丽的、充满生命力的人生,悦纳自己,找回前进的力量。
04 前进的力量来自“心”
很多修仙小说或者游戏里好像都是这样,主人公有自己的仿佛命中注定的武器或者神兽。或许是其貌不扬的,比如《诛仙》里的那根“烧火棍”。清晰自己的独特,行动起来,发展自己:
找到能够轻松坚持的事;找到自己的“激情触发器”;找到新的方向,而不是过往延长线;不去做讨厌的事,试着去做害怕的事;最重要的,让“输出”带来变化。
这些方法作者都详细展开,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了解自己并且去行动。这听上去太常识了,做到的确不容易,不然各类情绪病、自杀率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外界有那么强大吗?对于认同外界强大的人来说,各种条件的制约的确如此,对于不认同的人来说,会是怎样呢?稻盛和夫先生的新书直指人“心”,本书椎原崇也提到在后面的章节提到了“心”。
乔布斯说,追随你的心。我们自己也常常说,跟着自己的心走。结果,“心”究竟是什么,我们可能并不清楚。
稻盛和夫说:“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 “所以,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与’宇宙之心’产生了协调和共鸣,就能自然而然地将事物导向更好的方向。”
稻盛和夫先生如此明晰的分享值得作为参考。
05 定调自己进化的节奏
升级认知、改变习惯、自我更新、改写命运、人生跃迁、成长进化……这些是抽象的,所以很喜欢随书附赠的《自我更新实践手册》,里面有很详细的练习。
当然不是看完书就能快速改变命运了,这些只是方法的汪洋里的一小瓢水,成长是自己的事,行动也是自己的事。
因为每个人不同,所以作者最后强调: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了解是该行动还是该直面内心,定调进化节奏,从眼前的问题和内心的冲突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并且大胆活出来。
分享《自我观察》里说到一个事实,你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比喻:
“在这所灵魂学校里,自我观察会精确地揭示出每一个灵魂的个体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时间、方式和速度。我们的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非常聪明的人可能会学得很慢。自我观察所得到的收获与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意愿相符,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快。因此,这些功课很安全,是依据每个灵魂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的,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学习量和学习速度。”
椎原崇在后记这样问:在这个时代,生活着的我们,难道不认为整个环境都在向我们发送“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样充满爱的信息吗?
“请你一定要对自己重复说出这句话。”“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请用心念、语言、行动,给自己的成长创造一个抱持的环境吧!
“希望这本书会让你获得全新的开始。” 希望这篇分享会让你发现开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