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0号的线上课是早上6点,困顿不堪的起床,扒拉着眼睛让大脑开机、顶着鸡窝的参与网练。练习的是对话力以及对话背后的模式、心智、情绪,以及在对话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觉察。一个小时里高浓缩的练习意图、对话的几层分层、区别话题的所有者、故事里的视角、独特性的说明。让人觉得对话、沟通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惊喜的事情,也仿佛打开的是量子世界,微观、细腻,对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既感觉惊奇又感觉惊喜。
管理之复杂,在于人之复杂。任正非老爷子说:管理就是管人性,管人心。管理之复杂,也在于价值观之复杂、思维之复杂。在于人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复杂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所以,才需要有目标,才需要共识。否则,我们的理解就千差万别,不能形成统一,不能朝着一个目标出发。
最近经历了一个反差非常大的会议。开篇宗旨非常明确,讲师上来讲整个逻辑和时间安排,目的意义。对方开始讲话,注意是领导讲话式。好像说的内容全部与主题有关,又完全一点也沾不上边。像两条完全平行的线,在同样的时空里没有任何的交集。我瞬间脑补出来的画面是某些报告,底下300+人昏昏欲睡,因为大脑已经发现与自己无关,自动进行休眠状态了。是不是你也很有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有点焦躁的情绪浮上来?是不是感觉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也不知道逻辑是什么,我很惊奇的发现,与事件无关后,问同会的另外两位老师,他们说也没有听懂逻辑。我就更加惊奇了,为什么没有逻辑,还可以讲半个小时以上,到底是在用什么思维讲的?后来仔细一琢磨,是用了事件时做为主逻辑线,把他自己听到的、经历的、感兴趣的以及想像的和想要达到的画面,全部根据关键词串起来了。这也是思维跑题的关键原因。我们的大脑也同时会根据关键词,进行层层连接。以致于在会议中,经常跟着层层思维去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而使整个会议变的没有节奏、没有中心、没有主题、没有内容、没有收获、没有结论。参会人员都认为是折磨。后面老师再用收拢的技巧,依然收拢不了,同时在平行线上跑。得,两个小时就这么没有了。
反观,在我们的组织里,有多少这样的会议?有多少时间就这样被无效的会议浪费掉了?同时也拖跨了我们的会议风格,让员工心生厌烦?也会与高效、简洁这些价值观相悖。
那聚焦于目标的高效会议长啥样?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议题,其次要有规则,第三要有产出行动计划,第四要有主体,谁来做?第五要有时间限制,在什么时间内做完?第六要有预案—planA不行的时候,有planB吗?第七要有人懂拉回,有人跑题,有人不聚焦,有人在疗愈,都要拉回来。
这么看来,是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学一下聚焦于目标的高效会议引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