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 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 里乡党乎!”
子华,也就是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就为公西赤母亲要粟,也就是要饭吃, 说这个公西赤出使齐国,家里没人照顾,妈妈要饭吃。
孔子就说,那就给她一釜,一釜是六斗四升,够吃一个月。冉有说,多给点吧。孔子说,那就再给一庾 二斗四升。冉有认为给的太少。
于是自作主张,给了五秉, 就是八百斗。孔子就说,公西赤出使齐国,驾着肥马拉的车,穿的是轻裘这种好衣服,是有钱的富人啊。
我听说,救急可以, 别人已经很富了,让他再富一点,没必要。原思为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栗九百,很多。
原思就说,我用不了这么多。辞掉这些粟。孔子说,不要推辞,您用不了,您就给您的邻居、乡党,让他们帮您吃掉。
这是两个故事,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孔子对公西赤,你家里很富了,并不缺吃少穿,不应该给你那么多,就不会给你那么多。
孔子以“仁爱”为出发点,提出了“君子周急不继富”的观点。在他看来,最需要帮助的人是那些穷人,而不是那些富人。
当你接济穷人的时候,就好比是“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间,能真正起到作用。
如若你去接济富人,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有些“锦上添花”的事,完全是趋炎附势,
还不如雪中送炭,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带去一些实际帮助的好。所以,孔子认为雪中送炭还是君子应当具备的美德。
第二件事是,你应该获得的,你就应该拿走。不是说你不想拿走就行的。您用不了,这是您自己的事情,随便您怎么用。
哪怕您请人去用,也行。爱憎分明,一码归一码。在钱财上非常明确。圣人的用财之道,不让人占便宜,也不让人吃亏。
自己不占人便宜,自己也不吃亏。不做糊涂账, 不做人情账。
现代社会上,许多人却喜欢锦上添花,不惜重金去巴结讨好权贵,目的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像这些被巴结的权贵,他们也是道德的“穷人”,最应恶补的就应是道德和良心,而不应是物质上的接济。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及时。不要等到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才假惺惺地跑出来,说自己没能赶上,此时再摆马后炮又有什么意思呢?
总之,大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看看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就像孔子教训冉有的一样,自己不是不想接济公西赤的母亲,
而公西赤也并非没有能力养育老母,这种情况下的接济就显得有些多余,还不如拿着粮食去周济一下身边更需要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