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个体需要“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⑴。一个人失去信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了。孔子说自己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⑵这里的信,是让朋友相信自己,是做给别人看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说到做到”,我们就认为他有信誉。孔子说:“大言不惭,做起来就困难。” ⑶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做少说”“先做后说”甚至“做了也不说”。但是,人是有表现欲的,喜欢刷存在感,所以,经常抢先把话说了,把自己陷于困境。普通人失信,就难以立足。政府失信,更无法可想。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让老百姓信任政府。”子贡说:“必不得已需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三者中间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必不得已需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两个中间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食。少了粮食,无非有人会饿死,但是自古人都有一死,老百姓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 ⑷由此可见,公信力是一个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后来,商鞅变法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徙木立信” ⑸,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个单位,一级政府,一个政权,都离不开公信力。但是,这个信,只是外在的形象。孔子说:“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⑹离开了正确的理论方向,一味追求“说到做到”,是非常危险的。就好像在大海里只看指南针,不看灯塔,随时就可能触礁沉船。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⑺想想那些“一口唾沫一颗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不就是贻害无穷的小人之信吗?
树立“信”的形象故然重要,但是当方向出现偏差,就必须抓紧时间纠正。因此,《论语》中的“信”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在前面加上一些重要的词语,以保证“说到做到不出差错”。如:“忠信”⑻ “敬事而信” ⑼ “谨而信”⑽“笃信好学”⑾,等。
孔子评价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⑿意思是:叙述古圣先贤的思想,不搞创新。把古圣先贤的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悟到做到。私下里,把自己比成老聃、彭祖。
真正的“信”,却是直指内心的,不仅仅是说到做到,而且是悟到做到!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⒀由于孔子对“文”的定义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可以把“四教”看成四个修行步骤。第一步,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二步,把学到的道理用于实践。第三步:刀刃向内,慢慢地消除“灯下黑”,形成纯客观思维。第四步:事上练,实现信仰。
《易》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此卦象征着诚信施及到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感化了它们,因此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孚信,就是有修己济众的信仰,是能够感天动地的大信。有了这个,才能真正做到“文行忠信”。
【注释】⑴见《论语》2.22。原文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参考译文:孔子说:“人失去诚信,就不知道他可做什么了。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见《论语》5.26。原文是:颜渊、季路侍shì,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参考译文:颜回和子路一起陪伴孔子,孔子见只有两大弟子在眼前,于是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是急性子,这一次又抢先说:“都说‘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我如果富贵了,家里的车马、貂皮大衣等财物,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无所谓,只要大家高高兴兴就好。”颜回接着说:“我如果发达做官,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也不加增加百姓的负担,做到内以修己,外以安人。”子路说:“我非常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笑着说:“我以大家的幸福为幸福,推行孝道让老人安养,推行直道让朋友诚信,推行仁道让少年归心。”
见《论语》12.3。原文是: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见《论语》12.7。
见《史记》。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见《论语》17.8。
见《论语》13.20。
《论语》共出现六次“忠信”。分别见于1.8,5.28,9.25,12.1,15.6。
见《论语》1.5。原文是: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大的邦国,要敬慎政务建立诚信;要厉行节约爱护百姓;要适时使用民力。”
见《论语》1.6。
见《论语》8.13。
见《论语》7.1。原文是: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见《论语》7.25。原文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