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读书笔记 )
今天的阅读中,看到了苏老师得出的好几条结论:
1.识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寄送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在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遵循着这一点。比如教学古诗,在没有学习古诗之前,我充其量只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下生字,对将要学习古诗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这个时候,我肯定不会让学生去背古诗的。
什么时候背古诗呢?我最常用的做法是:在语文课上,学生理解了诗意,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我会和学生一起把这首诗的内容用图画画下来,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图画,学生来说诗句。这样,学生看到图画,就想到了诗句表达的意思,要不了两三遍,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把新学的古诗背会。
比如让学生背《画》这首诗,我就在黑板上画了青山,绿水,红花,翠鸟,指着图画,学生一句一句背的特别快。这就是理解性背诵吧。
2.对儿童进行教学时,最好能让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
3.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实际。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的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4.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英国的、技能的、时间的联系。
这一点让我想到,有的老师把思维导图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串联,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一下子形象了,并且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张林老师教数学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思维导,图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呢?这也是我今后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5.许多学生在算术上的学习落后,是因为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
我也有疑问:如何解决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呢?
6.教师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个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最深刻的联系,是在于脑力劳动性质生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7.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的最为明显。
尽管做了这么详细的阅读笔记,我承认,上面的第567条结论,我还是没搞明白。期待着下半年在新网师的学习中能找到答案,彻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