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回株洲的家,我也想回家。

    练吉他和修行

    1. 我想学吉他和想学习写作的动机是一样的。10年前是为追姑娘,现在是为讲故事。 活了几十年,几万天,人总归有故事。所以需要用字或者词说出来。再不说,就会忘记。 2. 拆书帮...

  • 120
    如何从初学者成长为高手?|《学习之道》

    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可未必懂得学习的艺术。《学习之道》的作者讲到: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问世间又有几人能...

  • 120
    1977·我的高考·我的大学

    (作者注:这是我10年前的旧作。今年时值恢复高考40周年,特此重发,以作纪念,兼为怀旧。) 三十年过得这么快!真没想到! 三十年前,我还是宜昌市饮食公司的一个21岁的小办事员...

  • 小波对于现实的见解很深刻,他也很明白,所以在他文字里,不管多大的苦难,都是他可以玩味的东西。可是越是这种戏谑的写法,当你理解到位后越觉得有力,还会有莫名的凄凉。他书里有很多看似龌龊上不了台面的描写,但是读后你非旦不把他当做猥琐的人,反而他绅士的形象越发高大。这是其他所有作家比肩不了的。

  • 120
    王小波在黑暗中的冷笑,显得很幽默

    〖叶开〗 很久没有读王小波作品了。 我最早读王小波时,并不是很迷恋。那时也还年轻,但眼高于顶,看谁也不鸟。觉得王小波的语言直白,直接,理工男的准确捎带冷幽,而无迷惘青年的文艺...

  • 很抱歉我还没看完就来评论了,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我是在国内读的高中全英教育,加拿大读的本科,美国读的研,毕业后在国内一所大学工作过两年,所以对中西方学生都有一定了解。先说结论吧,感觉国内的人被赋予了太多附加的感性认知,没有西方人思想纯粹,(当然,这里指的双方都不包含那些只有高中心智的还只知道玩的孩子。)简单来说,我们总是在寻找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比如作者文章中的很多故事,以及绝大多数的评论。但相比之下西方人要简单的多,比如我高中时候的地理老师,a very decent Canadian,每天西装革履配大红色破旧双肩包,穿行在有16000师生的校园内,对于这样的搭配那个时候的我是不太理解的,一直到后来出国之后才发现,无论你衣着光鲜还是蓬头垢面,走在路上没有人在意你,没有人关注你,所以一个人穿的再漂亮也很难收获像国内这样的回头率。有一次等公交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可爱漂亮举止优雅的白人姑娘,但接着就看到她走到站牌旁边直接坐在了地上,从包里拿出一本书自顾自的看了起来,周围的人没有围观,也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她也没有什么不自在。这种关注其实是相互的,几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这样,只要自己舒适开心,再也没有在意过别人会怎么看我。这种心态回国之后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不讲究,但我再也没能改过来,因为这样活着太轻松。也不知道我想说的是不是有传达出来,我不是个会写字的人,所以之前提过的被赋予的额外的感性认知我其实不太知道该怎样去描述,所以只能先把简单的讲一讲。仅做交流之言。

  • 120
    如何从小白成为职场白骨精?

    无可否认,每一个职场白骨精都有一段做小白的血泪史。从单纯的校园步入关系复杂的社会职场,对智商情商的要求都大大提高,总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碰壁,犯懵,反省,总结,才可以有所成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