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香港
  • 我爱你

    我爱懒散的你 也爱自律的你 我爱你偶然的心血来潮 也爱你长久的热爱不减 我爱过去的你 也爱现在的你 我爱你的毛楞莽撞 也爱你的圆滑俏皮 我爱脆弱难安的你 也爱又倔又犟的你 我...

  • 五一假期

    气温来来回回的横跳,厚的衣服不敢完全收起来,薄的衣服也要挨个翻出来备着。 五一出去玩也是预备好久了,原来还打算和室友一起穿的漂亮一点出去,结果真到了五一,却降温了,冷得要命。...

  • 《听见你的声音》

    其实是很早的剧了,因为刷到了相关的剪辑视频所以很好奇的去搜搜看,才发现是2013年的剧了,基本能说是古早了,甚至是里面的一点梗都有一种古早的韩剧画风。当然抛掉这些小的瑕疵,单...

  • 感受

    瞧着也是春天了,准备了好一阵的春装由此粉墨登场。结果一阵大风过来 ,脑子还没反应过来 ,身体先给出了回应。 一场轰轰烈烈的感冒终于在舍友痊愈之后 唉到了我的身上。 ...

  • 散文改写

    眼前是哄挤的人群,手边是一盏半冷的茶,他就斜倚在栏杆上,低眉敛目,口中是珠圆玉润的唱词,指节间捻了一朵又一朵的兰花,或低垂或含羞,连那套头面上的珠玉也仿佛含在美人的秀口。我抬...

  • 《了不起的盖茨比》

    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一副二十世纪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上流社会群像。作者以局外人和局中人互切的方式,描写了一场绚丽的繁华梦,和一场爱而不得的悲剧爱情。 很多人拿《了...

  • 凭栏浅唱

    眼前是哄挤的人群,手边是一盏半冷的茶,他就斜倚在栏杆上,低眉敛目,口中是珠圆玉润的唱词,指节间捻了一朵又一朵的兰花,或低垂或含羞,连那套头面上的珠玉也仿佛含在美人的秀口。我抬...

  • 《边城》读后感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 感受

    四月中了,本都把厚衣服都打点好了收拢在箱子里,又突然降温,赌气似的把新买的夏装塞进柜子的最里面。原本以为不过是常见的大风,新奇的下了雨,这样的天气降温不也正常?谁知道到了...

  • 感受

    临近二学历的考试,印了一份厚厚的备考资料每天下了课泡在图书馆里背题。背的昏天暗地的,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觉得背到反胃。 脑袋昏昏的时候,莫名想到一个学法的很好的小伙伴,觉得学法真...

  • 《维荣之妻》

    ”没有人性又如何,我们只要活着就好了。“ 这句话出自于太宰治的作品《维荣之妻》。作为太宰治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一,与《人间失格》和《斜阳》之中表现出的哀寂绝望和沉沦不同,...

  • 三四月

    三四月挨在一起每年都难免的要让人心神黯然。其实仔细盘算起来,每个月都有一些值得人去沉淀下来的事情,为人、为事。 三月份的哀思都寄给了湘江,寄给那个干净温柔的男人。我始终...

  • 120
    清明节攻略

    清明既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追思先人、祭拜扫墓的重要节日,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重要时节。一般在阳历4月4日---6日之间。此时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 《沉思录》

    “帝王哲学家”,双重雍容华贵的身份冠称你完美的魂灵。作为帝王,竭忠尽智,夙兴夜寐却仍无法遏制你的帝国衰败成朽木,没落为泥沙。如李煜般痛心疾首的事先抛开不谈,怕还的你在千古风尘...

  • 感受

    三月末,最近课业和考试都一股脑的砸过来,砸的整个人都很焦躁,好像一下子就掉进了一个盲目匆忙的陷阱。每天到了晚上,仔细想想看起来好像很充实,其实仔细想一想,又好像没做什么坦坦荡...

  • 刘大铭

    标题:于绝境之间,永不妥协 议论: 王小波先生曾将说过“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他回心转意拿出我要的来。”当我们面临命运的痛打,是妥协忍受还是奋起抗争?我想...

  • 《乡土中国》读后感

    中国的人情社会有时也会令人感到苦恼。走出社会靠人脉,办事注重人情关系,这些现象时常让我对将来走出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感到一丝压力,光靠个人的奋斗还不足以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

  • 感受

    最近状态总是有些莫名的倦怠,好像一个假期里那种悠闲安逸的状态一直延续了下来,总也调整不过来。 刚刚开学,总是无限的惫懒,就像这冬末春初的日子一样,懒洋洋的延续,懒洋洋的推移。...

  • 采访

    我觉得人实在是有一种健忘性和趋乐性,会在时间的架构里忘记一些混乱的、荒唐的,从而达到一种伤口的愈合。 十几年前的那场大病,医院那场判决至今已再也无法在我的记忆中搭建起粗陋的三...

  • 《1984》读后感

    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这是1984给王小波留下的印象。对于一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在每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句里都散发着对思维自由与快乐的渴望的人来说,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