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不大,比较有名的有常香玉故居,杜甫故里。我们的目的地是近郊的巩县石窟。从宋昭陵附近坐公交车去巩县石窟。从网上得知: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宋代名为十方净土寺。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
车子经过一座大桥,伊河和洛河在这里交汇。到一个十字路口往右拐(往左拐可以去号称中国十大庄园的康百万庄园,因为时间有限,更因为石窟更吸引我们,所以便放弃了它)不久就看见右侧山上一个个的石窟洞了。
还没去时就看见网上游客介绍说那里的石窟规模和造像艺术水平虽不如龙门石窟,但有几个却比龙门的雕刻精致,保存也完好,最有名的是全国唯一的“帝后礼佛图”(礼佛意即向佛礼拜)和非同一般的“飞天”。和其他石窟不同的是,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石窟里的雕刻图案和石像。还说最近好像已经开始增加了保护力度。
下公交过马路就看见石窟的山门,山门由两边对称且高大的楼阁和中间低矮的入口组成。左面山顶上一座隋塔,塔顶上面长着一棵树。大门外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镌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巩县石窟,那是国务院1982年第二批公布的。
这个石窟和我们前阵子旅途中看见过的所有石窟比较,规模是最小的,在大力山脚下仅百余米长的崖壁上。整个石窟群包含五个石窟一个千佛龛和一个摩崖石刻,按一到五窟从左至右排列。我们从右手进入石窟,先看到石窟外墙上的千佛龛,外墙从上到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佛像形态各异,有的是深雕,有的是浮雕,除面部风化严重外,其他都保存完好。
第五窟上了铁栏杆大门,只能从外面看到里面的石刻。第四窟是个中心柱窟,进入后两侧是深刻清晰且带包浆的帝后礼佛图,我以为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图了,对着它猛拍了几张。中心柱四周是四个佛像,正面那个佛像上面是对称的两个飞天,遗憾的是新罩上了玻璃镜框,因为长期被拓,飞天变成了黑色,心里感觉好遗憾。石窟周围的墙上下部刻着些乐伎,上面刻满了一个个小小的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一个盘腿而坐的佛像。
走上几级阶梯,那里是第三窟。第三窟和第四窟基本相同。继续往前走是摩崖石刻,三个高大的佛像站立在崖壁上。中间那个佛像的表情和其他石窟的佛像有很大区别。它的脸型是长方形,细长的双眼紧闭,唇角微微上翘,和蔼可亲,表情宁静安详。旁边一块1937年立的黑色的石碑上刻着“河洛神迹”,好像龙门也有这样的石碑。再往前去的第二窟像是没有完工,只看见几个佛像。
最后来到第一窟。那是一个比第三第四窟更高大宽深的中心石柱式洞窟,石柱正面佛像除了表面污浊外其他都完好无损,能看见打坐姿态佛像的一条腿,它的大片裙琚突出佛龛平面。回头看到洞窟内侧左右两边墙上,用玻璃框子罩起来的部分,幡然醒悟:这才是真正雕工精美的“帝后礼佛图”。左侧三幅以皇帝为主,右侧三幅以皇后为主,两侧礼佛图均为上下三层。皇后仪态雍容,身前是和尚前导,后面是为皇后提着裙琚的宫女。
现在好多石窟都是用玻璃罩的方式来保护石窟墙面上的雕像或彩绘,这是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让参观者看清的最佳方法,但玻璃会反光,给我们这些喜欢拍摄的游客带来不便。当然,除了这里,别的石窟都是不让拍照的,看来很快这里也不能避免了。好在巩县石窟名气不响,来这里参观的人不多。不然可能早就被毁坏殆尽了。
走出石窟区域,继续往前,那里有碑林,所谓碑林,只一排石碑而已。其中包括两块造像,两座经幢。我们走近时,有一群比我们年长的男女正在听一个身穿黑色T恤个子不高的老人介绍石碑上的内容。看他T恤上“朗读者——上海人民公园”的字样,便问他是否上海人?知道我们来自上海后,他告诉我们,他虽然不是上海人,但却经常在人民公园相亲角里朗诵爱情诗。原因是:因为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年代。老人声音洪亮,标准普通话,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是个朗诵爱好者。
碑林旁边山崖上有个洞窟,可以进入,里面没有造像,只一个铁栅栏门紧锁着,从门里看进去,黑咕隆咚的,估计从这里可以上到山顶那个隋塔旁。
离开石窟,在车站遇到一群年轻人,他们也是来参观石窟的,告诉他们前方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偃月古城后,我们回城里。
巩义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