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性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这一理论有效弥补了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支持。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和生活要紧密结合,二者不可分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植入生活理念,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推动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进生活教育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点,将其有效应用在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感悟。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情况,教师多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模式化的教学流程不具备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是有脱节现象的,影响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没有充分重视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全面的认识,没有以先进理念引导教学活动。教师没有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契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导致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脱节,无法保证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第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活动稳步开展,实现总体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多是一味讲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且学生无法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无法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没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安排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未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