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书店的推荐区常常是时间管理类别的书。而这一本书,也确实是我在畅销榜上看了一段以后买回来的。作者是一个日本的神经科医生。里面介绍了一些他的时间管理方法。有的方法也确实可行。
作为一个协调性不佳的人,我实在是不喜欢运动。虽然我能静静地坐着,但长久以往,腰痛和脖子痛容易夺走我的专注力。
但今年在运动以后,腰痛和脖子痛竟然改善了。因为身体改善了,所以不会有一份心思放到身体不适上,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但是,也有试验失败的。比如,因为我所在的公司和作者的作息几乎一样,午休只有一小时。但是作者却建议进行到外面进行就餐的活动,且就餐多多进行咀嚼。他认为通过增加对人体的日照量,以及咀嚼行为,可以让自己应对下午的工作更加精神。
但是,当我尝试外食以后,我已经连原本那可怜的十分钟趴睡都没有了。我只能够先去一趟洗手间,然后等同事们醒来后开始烧水泡咖啡。下午的状态容易变成一团浆糊。后来我尝试了几种策略:带饭,然后站着休息几分钟再睡;去快步走但不吃饭,再回办公室睡一会;点外卖,下楼拿外卖溜达一下,再上楼吃了,站一会再睡觉。但循环往复,也没觉得有哪一个特别合适自己。只好根据自己的心情,交叉这几种形式去做。
另外,这本书还有个建议是早起2-3小时。这个因为我个人体质原因,我自认为早已享受到这个方法带来的红利。但我也考虑过,如果一个人是猫头鹰型的人,那是不是应该考虑的是晚上的两个小时呢。
我有时笑称我和朋友有生物钟时差。她在晚上12点时才开始复习,想找我讨论的时候,我大多已经进入了睡眠。但我第二天五点起床开始一边做早饭和午饭的同时,可能还在一边听课的时候,她依然在梦乡。但无论如何,最后我们两个都通过了法考。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时间,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学习“时间管理术”中应当早起或者应当晚睡的道理。
或许作者写作的时候没有想过,现在的信息已经变得更加碎片化。各式短视频,图文讲解和短文蜂拥而至。原本是只需要建议将时间“化零为整”,将各种碎片化时间尽量整合。现在或许还要建议小心把时间“化整为零”。
比如,一些短视频软件。我也曾经下载了一个,但是当我发现,明明我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视频,一直在滑动换视频,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多小时。发现以后,我当即卸载掉了它。
或许我没有短视频软件在手机里,有那么点落伍。有些优惠活动我也因为没有安装短视频软件而错过。但我似乎能获得更多大块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我空余出来尝试更多我认为可能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