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是刘延革和张冬梅两位老师带来的三节课和一个讲座。
8:30-9:10
观摩课:《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
刘延革
喜欢
1.互动
肯定孩子的问题价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分享经验,无行教育。
问:你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答:偏科,英语不好,师范不用考英语,所以上师范。后来发现,英语不好不影响我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把长处发挥好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2.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
说小数。读小数(钱、长度、面积……)。认识小数(元角分,米制,重量,容积)
3.自然
读小数没刻意教,学生在读生活中的小数时,适时纠正。
4.细节
用红纸放在展台下,对比效果好,看得清晰。(昨天听课记录时,我就想到这个方法,没想到与刘老师想到一块了。如果能再放大一点,旁边的不显示到,没有干扰更佳。)
写小数的图,用红线框出,明显。
5.一一对应
(元角分,米制,容积——与分数一一对应)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6.怎么倒油?转行化。均分。
没量杯。借助米尺,均分。
7.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
8.安静解答
每节课有几分钟让孩子们安静答题,我觉得挺好的。
9.练习精简。
10.构建框架。
几节课中,名师们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新数放入原有知识结构中。
11.给学生掌声。
公开课的不少老师都会让孩子们向听课老师说辛苦了。其实我们听课的老师更应该把掌声送给孩子们。
十
9:20-10:00
观摩课:《小数的意义》(四年级)
刘延革
喜欢
1.心中装着学生
一学生座位单独,
2.推理
简单谈话也是数学教学。
3.师生互相问好(原班级习惯)
师:上课
生:举手
师:同学们好
生:边拍掌边说,老师好
4.新旧联系自然
5.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数的细化(我这个提法不知可否)。经历为了更精确,单位越分越小的过程。
得不到整数结果。不准确,现场分米尺,找到更小的单位。量长后,量宽,继续分。又分。
6.形象——抽象——想象
7.引导学生及时回顾与总结
8.多种方式呈现
细分米尺。分正方体。
9.纳入数的框架。
10.反例让学生纠错。
11.教学生不畏惧权威。
12.共同完成数位表。
13.无刻度时,估一估。显示刻度的重要性。
一点想法
生问:老师你教什么?
我觉得其实孩子问得没错。公开课来上数学的老师不一定就是教数学的老师。教育行走时,反串教学,语文老师就上英语。
刘延革老师课后分享:
认识本质,知道怎么走。引导学生慢慢走。分数源于分物。分数受人的影响,分数的分母可变。小数源于度量,小数受限与十进制。
1.产生。2.十进制。3.可以满足学生无休止地想象。
认识用纯小数,但要拓展。
十一
10:10-11:0观摩课课:《分米和毫米》(二年级)
张冬梅
喜欢
1.动手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2.与生活联系。寻找身边的东西哪个是一毫米?用直尺检验。
3.注重感知。
感受一下。把磁卡捏着在手上,轻轻地抽出,看缝隙。再插入,再抽出。反复感受1毫米。闭上眼睛,感受。睁眼比划一毫米。估计作业本厚度。再量
4.孩子在交流中明确。
5.学习单引导自学。
遇到问题,可求助课本、同桌、老师。记得交流。
十二
十二
11:10-14:0讲座:《小主人数学课堂》
张冬梅
1.亲和。
自然,亲切
2.精致
3.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