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源地。”那么,如何上得一节好课呢?经由第四模块的共读学习,我的心中的答案愈发明确。现我便结合相关的理论,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差异化教学,打造高质量课堂。为帮助更多一线教师真正地将理念深入落实课堂,陈蕾老师以林欣玫老师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向我们介绍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令我深受启发。其一,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通过复习、检测的方式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其二,实施差异化教学。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分组,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料,从而帮助他们在自己的起点上深入学习,能够独立完成问题。其三,创造班级展示,确认学习效果。教师根据不同程度的孩子的不同答案,挑人上台说明理由。最后时间允许,教师还可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加以巩固,从而帮助孩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新教学模式,助力教学再提升。于第26讲里,陈蕾老师向我们介绍"细节化教学模式图"与"结构化教学模式图"。其中,"细节化教学模式"是我认为比较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期中与期末的语文复习课上,可讲学习模式分成三个前段:1.教师发布复习的检测知识点,全班通过反馈器提交答案;2.教师通过柱状统计图来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3.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决定对题目的讲解是快速带过还是详细解说。而在这个模式里,我们能看到它的优势,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出火花,开启生生间对话。于二十三讲里,陈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通过小组内轮流说明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平等说话的权利。不同的年段,存在的实际问题,也不相同。由于我教授的是小学中段,仍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引导生生对话的同时,我认为提醒孩子学会观察和倾听别人的观点、见解和提问,了解他人是如何展开思考。另外,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引导者,运用恰当的言语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譬如“你为什么这么想”就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棒的问题,它的背后是要求学生详细说明答案背后的思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数字时代下的学与教,是充满创新的,是需要探索的。愿你我坚守信念,保持初心;学而不止,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