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能”,有时不自觉替代:替代做事,替代思考;常常习惯教导:你应该如何!这是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我们却常常不自知。——题记
金句: 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P3
理解感悟:这是鼹鼠真实的内心表达,“他感到几乎没法做他自己,因为他总活在河鼠的影子里。”在河鼠面前,他是被指导、被要求的,缺乏自主,偶尔的自主常常以失败告终,同时又成为河鼠解救指导他的新的依据和理由。鼹鼠渴望能自己做主,用自己的方式去独立做事,哪怕做错了他也接受。
河鼠的能干,和过于热心的关注,侵入了鼹鼠的边界,你什么都做得比我好,让鼹鼠产生挫败感;什么事都要按照你说的去做,让鼹鼠被剥夺主动性。这种自己说了不算的人生过得没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人。如果把鼹鼠换成孩子或学生,我们需要好好反思。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指导和管教,并不受欢迎,“我当然比你强,你就得听我的”,那种傲慢令人讨厌。没有好的关系,就难有好的教育。
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尝试,错了也不要紧,在探索和改错中也能获得成长。我们是在问题解决中成长的,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了错,急忙帮助解决,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就是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这,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