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关中腹地的我,最喜面食。遇上一个爱倒腾面食的妈妈,吃这个字,从过去进行式变成未来进行时,吃到哪,都会跟妈妈做的面食比较,于是越比较越想妈妈。
立春刚过,寒气偶尔翘动。第一个令我期待的日子便是农历是2月2,这天妈妈会弹煎饼给我们吃。
平日家里正式吃两顿,这天上午主食就吃煎饼,一年头次,家人都很期待。
妈妈起个大早,开始备料。
把面粉、粉面(面粉中洗出的植物油脂)倒入凉水做底,后加和匀称的蛋黄蛋清,放盐、味精、13香入水中,煎饼料就算配齐了。搅拌以上原料,和匀称,后在锅底涂上油,油也要匀称到位,防止粘锅。再将搅拌匀称的原汁用勺子均匀地浇在上了油的锅底,此时考验的功底就是是否浇得均匀。否则烙出来的煎饼薄厚不一,影响口感和触感。
家里人都试过,唯独妈妈在浇这个原汁时浇的最匀称,所以这天妈妈是谁人都不可替代的。
火候,这个也是考验人功法的一个要素。不能太温,否则浇进去的原料汁半天不成型,也不宜过刚,不然做出来的饼容易干,吃不出那种入口柔滑感。
家里平日用煤炭,妈妈说碳火穿透力太强,容易把煎饼做干喽,后来改用插电平底锅,浇汁虽快,可全家人说吃着都不劲道。
妈妈不厌其烦,还是传统的功法,传统取材,苹果木做燃料配上老底铁锅来弹。
果真不一样!入口顺滑,酥软,也劲道。我不知其因,后来学了中医后得知梨木做烧烤好吃,遂问妈妈为何非要苹果木,她不知究竟,但是大家都觉得好吃,我猜是对上属性了。
浇好原汁,加热成形后,放入锅底的煎饼是要翻的,确保两面均匀加热,都能发酵一些,这样酥的感觉才能出来。
所以这里就出了个“弹煎饼”而非“烙煎饼”,讲究动作上的娴熟,提起来不碎,放下去平整,尽在一个“弹”字。讲究饼的成形,口感的酥软弹性。这也大抵就是家乡煎饼跟山东的煎饼的区别吧。比东北大饼、北京烤鸭用的卷饼油润厚实一些,比山东煎饼更酥软一些。
一正一反两面都剪过后,就可出锅了,出锅的煎饼最好趁热吃,若配上蘸汁,才算道地,也算完整。北方的龙抬头时节,山野里的有种野菜刚抽出嫩芽,家乡人管这种野菜叫“小蒜”。这时把小蒜蒜头切碎,蒜苗剁成小节,跟红辣椒面一起油泼一道,再加上宝鸡陈仓头道醋和匀称,那个酸爽,不可言喻。
把刚出锅的煎饼,清白地卷成一簇,无需加任何酱,蘸上和好的油泼辣子小蒜头,吃一口,蘸一口,春之气,就这么接了。
一般出锅的第一个煎饼给家里的长者吃,表尊。爷爷在世时,会分给我跟弟弟各一些,自己意思一下。他看来,龙抬头,小孩新一年朝气蓬勃,各个龙腾虎跃的。
这些年,妈妈永远是那个弹第一个煎饼的。我们也一直是吃第一个煎饼的。
吃妈妈做的味道长大,上学工作换个地方吃不到妈妈做的味道时,自己也会动手捣鼓,但每次不是差个苹果木,就是缺个小蒜头,有时两者都全了,却赶不上一家人起个大早等出锅的第一个煎饼。
母亲节,妈妈的味道,在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