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晴20度,郑州白沙,甲辰龙年进度204/300,累计空缺50天。
你好,我是宁辰,杨氏太极拳第六代弟子,师从杨振河先生;欢迎来到我的太极日记。
练猛了,晚上再练习的时候膝盖不舒服,果断及时停止习练了,保护身体重要呀,不能养生着给练伤了,今天运动太多了,膝盖明显吃不消,上午2个小时太极,下午2个小时网球,晚上膝盖就超载状态了。
索性回来温故一下国庆假期调出来的问题,加深一下记忆,谁说一定亲身习练才是进步呢?温故知新,记住正确的感觉也很重要,同时对比了这几天习练的动作,感觉相比国庆临走前录制的视频有进步,顺畅很多。
尤其是揽雀尾,上午的60遍包含着上步揽雀尾,这都上了200编了,明显感觉有点东西不一样了,松沉可以做的更好了,同时还捉摸了一下揽雀尾的发力,显然自己还不够,做不到丹田发力传导,自己一动,底盘到处晃荡,功力不够呀。
不过现在的揽雀尾自己有点可以控制快慢了, 有点节奏感了,不像之前一直慢慢的,这个挺有意思的,有点上瘾,要是快慢节奏可以随心所欲那就非常好玩了。
这玩意是需要靠大量的练习,前提是你得练习是对的,练错走弯路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走太多弯路,那就不容易出功夫了。
关节在练活一些,下盘稳稳的,上盘松松的,现在才体会到了学习的时候师父说的树根树梢,至少这种状态下才能发力,才有快慢相间的太极出来。
再温故知新回看之前的学习太极时候写的太极日记,学习太极第4天·太极的层次 2023年5月30日 ,阴天,太极国术馆。里面的一段话:
“三天的练习腿部肌肉开始有反应了,本来要休息的,老师早早来馆里,简单的清洁了一下卫生,送走了省里来的人,自己便小练了一下,将近一小时。
这次的练习感觉到了双腿的支撑力,或者说是合力吧。这个感觉挺好的,刚来这里认识的乔师兄挺上心我学习进展的,问我学习到哪里了,今天特意拍了视频给她发过去,自己看视频的时候就感觉这里面讲究多了,这才是太极吗,和在武当山学习的太极差距真大,现在对比视频就能明显的感觉出来,身体也感觉出来了, 才第四天,练习了13小时,就体认到腿部的合力了,这时候的马步才是有力量的嘛,这才是马步,这个挺好,越来越有兴趣和感觉了。”
现在别说看当时的了,就连看国庆的又都感觉看不下去了(是这几天习练的部分),真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在提升,难怪古人很少留下来习练的过程,因为过程都是相对的正确,只有不断地习练才能绝对正确,所以古人只留了最高神不出错的拳论,却没说怎么要习练到这个层次,
李亦畬就在拳谱表达:然非口授入门,虽终日诵之,不能有裨益也。
自己现在还不能算入门,只算踩在了门槛上,等太极招式定型了,能打出来合劲了,用师父的话来说就是用身体打拳了,你就记住了,估计那个时候就算算入门了,才能自己按照拳论琢磨,打出来自己的风格来,底层逻辑对了,有合劲了,怎么打都是对的。
就像国学的占筮一样,掌握了解其中的根本原理后,就可以发明了预测术,比如典型的就是梅花易数,
明天继续习练一下提手上势,上午习练的挺有感觉了,满足100遍,然后下午往下习练心得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