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让我对教学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人际影响”,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然后学生就受到教师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之所以受别人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信任”,学生听你的是因为信任你。人在生活中,每个人总会相信一些人,相信一些人所说的话。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的独立思考很重要,但一个人如果凡事都仔细思考,别人的任何话都经过批判性思维过滤的话,那他会活得很累。比如,我和你见面打声招呼:“早上好。”你会不会因此而仔细思考:“为什么他要和我打招呼?”“为什么他说‘早上好’,而不说‘晚上好’?”“为什么他问‘早上好’,而不问‘吃了吗’?”……这样的人,会活得很累,这样的思维方式也“不经济不实惠”。事实上,人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吝啬者”,通俗地说就是懒蛋,不愿意动脑筋。但如果一点都不动脑筋的话,别人的任何话都不作思考,那么你在生活中上当受骗的机会也比较大。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选择了一种颇具“性价比”的认知习惯,有的时候会仔细思考,但另一些时候会自动地、有选择地相信一些人的话。而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学生对你所说的话信任度比较高,那么教育、管理起来就更容易一些,这毋庸置疑。
人们之所以受别人影响的第二种原因,是“恐惧”,学生听你的是因为敬畏你。
因为恐惧,所以受别人影响;因为“恐惧”失去教职,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敢乱说话;因为“恐惧”得到惩罚,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犯罪。由于对别人的“信任”而受到影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由于对别人的“恐惧”而受到影响,是一种被动选择,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时间长形成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选择。学生也一样,他们之所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任凭欲望驱使,很多时候,是源于对周边人的“恐惧”。具体到师生关系上,说“恐惧”这个词不大让人认可,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即学生之所以受教师影响,原因之一是“敬畏”。
让学生“敬畏”和“信任”,就是教师的“威信”。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