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赞叹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条建议,非常荣幸能够结识了这本书,每读一条都是那么的贴近自己的课堂,就是所谓的“没有一个我,却句句体现着我”。
第九条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的第一段所阐述的现象,就立马把我们拉回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简直描述的一模一样。这让我们知道了,识记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为老师应该用心引导孩子们,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而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尤其第一次学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这一点真得需要反思自己、提升自己,想办法逐步加深孩子们的理解,要使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另外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的道路上,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尤其第一次学习“教材”时,一定要确保课堂作业就没有任何错误,才能达到家庭作业无错误。这一点自己又不过关,总有那么几个同学总会有失误,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理解模糊,理解不透彻,这些同学就是平时思维不是那种敏捷、接受能力比较弱点,可能就需要我慢下来,再给他们点时间,思维继续运转一会儿,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反思一番,为了更好的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我觉得当下最需要借鉴微写作里提出来的“教育等待”,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而为了赶进度越俎代庖,替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总想完整的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我作为一名课堂的引导者最应该灵活变通。我需要等待,看似耗费时间,但这正是学生思维抽象的运转关键期。着实对不起这几位同学。
慢下来,慢下来,再慢点!这是我最近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也需要对学生做出同样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稳住内核,稳步向前,真正达到慢即是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