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第五章《智育》第五节读后感
知识的掌握过程与智力发展
基本观点:
1、不能认为,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在于,使掌握知识的过程保证最佳水平的一般发展。
2、防止教学过程与智力发展脱节-------使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是大脑的工作,大脑的工作是连续性的,大脑瞬间转换念头,理解认识对象的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念头转换速度的快慢。
4、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按其独特的方式发展,每个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
5、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上做他能做的事,贯彻这一原则使我们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智力发展,并防止成绩不良现象的产生。
6、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越大纲教材的范围,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7、要使读书能给学生带来智力上的愉快。
8、让某些学生再某一知识领域去超越大纲,也是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和发展每人的个人天资的必要条件。
9、确定教学大纲的困难之处,在于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思维和智力劳动方面的个人特点,并在教学中照顾这些特点。
理论: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4、教科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全是教材。
教科书一般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较少作新的探索和提出一家之言,并应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
感悟:
主动思考是进步的基础。作为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各异,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因此,“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是公共教育,不是私塾类的定制教育,因此做到因材施教有很大难度,就要求老师们善于观察、并且拥有足够与学生共处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分析总结出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显然这一点目前对学校或者教师来讲有很大难度。
教师能做的,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力所能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帮助,凡事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看到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激励,让他们获得进步的成就感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向。但是作为教师,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大纲规定的基本准则要求下,善于思考,为每个学生提供可发展的可能性,让自己和学生不被大纲拘束,对于教材也是如此,利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畏手畏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补充丰富的课外资源,敢于让学生“吃得饱”,给学生“开小灶”;对于学习智力能力稍弱的学生,要充分给予其时间,让他们以时间弥补念头转换速度慢的缺点,能够将大纲要求的、教材所讲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真正吸收,而不是囫囵吞枣。
教师眼中要有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外界其他事物、环境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认清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迷茫。
20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