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这本书,在导论这一章中大致了解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中古代官吏管理这一部分。
我国古代官吏管理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期,官吏的设立取决于血缘宗法关系和任人唯亲的原则。在某些时候,任人唯亲的确更容易发挥出人才的优势,减少甄别人选过程中时间、精力的损耗,但也容易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导致结党营私的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贵族阶级垄断了下层人民进入上层阶级的机会,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秦国时期主要实行的是主张选贤任能的军功爵制,涌现了一大批平民出身的名将和官员,其中战神白起更为佼佼者。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军功爵制的出现,“宁为一秦,血洗六雄”的武安君不会在战场上扬名立万,秦朝也可能不会一扫六合,最后开创大一统王朝。军功爵制在古代中国爵本位的天下中为官本位争得了一缕微光,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但是随着战火的消弭,军功爵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慢慢地被汉朝的察举征辟制取代。谈到了察举制,就不得不谈到“王佐之才”荀彧。荀彧为曹操先后举荐了郭嘉、荀攸、戏志才等谋士,为曹操一统北方出谋划策,足以被称为颍川猎头。但是随着门第望族的兴盛,出现了豪门大族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局面,选举更主要的是看家世门第,使得寒门子弟难以出头,由品评官评官、授官的九品中正制正是在皇帝渴求贤能人才时发展出来的。但是最终九品中正制也走上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道路,使得仕途为士族垄断。
后来,隋炀帝正式确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给与天下学子平等做官的权利。科举制度最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但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逐渐禁锢了文人的思想,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社会文化。
我国古代官吏五大制度有利也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最初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显现了进步性和超越性。正是有了先人的一步步试探改革,我国现阶段的公务员制度才会越来越完善。时至今日,我们仍坚持德才兼备和以德为先的原则,以培养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