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日-2日
武志红老师算是我的心理学启蒙老师,二十年前在广州工作的时候,《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由武老师执笔,经常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会时事,发人深省,印象深刻。随着武老师在心理咨询行业声名鹊起,阅读他的文章,购买他的书籍。在我的认知里,若我能够与心理咨询发生连接的话,武老师无疑是首选。这周是“扎根工程”最后一部分内容,由武志红老师主讲的专题“人性坐标体系”,似乎是武老师对于人性独创性解构,深入浅出,很有意思。
人性坐标体系。完整的人性类似一个完整的圆球,用数学模型来讲,有X轴、Y轴和Z轴。Y轴(纵轴)是自恋维度,也是力量维度,权力维度。自恋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词汇,是人的根本属性。X轴是关系维度,也是情感维度,道德维度。Z轴是体验维度,体验和思维的矛盾。想象这个圆球,它的半径是100分,那么不存在自恋100分,关系100分,体验也是100分的那个极致的点。极致的人性都非常窄,比如自恋维度是100分,那意味着关系维度是0分,体验维度也是0分。在人性坐标系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心智空间。所谓的心智空间,就是一个人的心或者人格所基本覆盖的范围。先从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来标记人性。我们常见的一种心智空间,他主要感知是在纵轴的自恋维度上,但在横轴的关系维度上,心智没有展开,形成一种陡峭的心智空间。
自恋维度。自恋维度,又是力量维度,又是权力维度,作为人性坐标体系的纵轴,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特质,从力量角度理解就是强和弱;权力角度理解就是高低。在高自恋位置的人有一种感觉,我很好,很棒,很有力量,处在权力的高位。在低自恋位置的人容易有感觉到自卑、抑欲、羞耻感,力量很弱,权力的低位,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羞耻感,我不配活着,想把自己杀死。在自恋维度上有两个最极端的位置,+100分的位置是全能自恋,-100分的位置是彻底无助。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在全能自恋和彻底无助的两个极端位置之间,上上下下不断切换,没有中间位置。陡峭的心智空间:在婴幼儿时期有一个good enough mother(60分妈妈),给你灌注了情感,你的心智就在关系维度中展开了。但是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展开关系维度,去明白何为情感,这时候就很容易导致陡峭的心智空间。因为自恋是天生的,我们必然在自恋方面非常敏感,你对力量的强弱,对权力的高低,对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谁正确谁错误,非常敏感的。我们会说社会越来越卷,因为我们社会整体都在自恋维度,对权力维度,对力量维度非常敏感;但是我们对关系维度,对情感,是严重地没有展开的,这会导致大多数人活在一种陡峭的心智空间之内。陡峭的心智空间的极端例子,就像是零分。案例,永远都在挑剔、指责和暴怒的人,每一刻都想站在全能自恋的位置上,希望每一刻自己都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他的欲求只要一发出就能马上完美地得到回应,但完美不存在,所以每一秒他都觉得是煎熬,是痛苦,都处在彻底无助的状态下。心智空间只有最高点和最低点,即理想化和贬低。卓越强迫症,有人会觉得必须处在非常卓越的位置上,人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陡峭心智空间的扩容。婴儿天然是处在全能自恋和彻底无助的这两个点,当他们如其所愿吃到乳汁,他的全能自恋得到满足;当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处在彻底无助的状态。但是当父母在普通程度上满足孩子,这意味着与孩子建立了关系,孩子就放在普通位置上了。当这个妈妈去满足孩子的时候,在关系中发生的这份满足,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就会在关系维度上逐渐展开。人不能自己把自己举起来,也就是说不能通过顿悟,通过思索,让自己的心智空间扩容。人可以孤独的成为一个天才,但是人不能在孤独之中发展出情感。
全能自恋。全能感有四张面孔:“全能自恋”,我是神,我一有需求,立即完美得到回应。当全能自恋的欲求遭到破坏之后,产生“全能暴怒”,我是魔,恨不得摧毁世界,科胡特叫它自恋性暴怒,也叫做无能狂怒。各种各样严重愤怒的源头,都是全能暴怒。但我们知道我们既不是神,也不是魔,所以我们不能够表达自己的全能自恋,也不能表达自己的全能暴怒。当我们去压住自己的全能暴怒时,进入“彻底无助”,也就是说你既不是神,也不是魔,你什么都不是。“被害妄想”,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被迫害妄想,当处在全能暴怒时,我是魔鬼,当处在彻底无助时,我们把可怕的摧毁性的力量投射出去,就像外部世界有一个魔鬼。全能感的四张面孔: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被害妄想。先讲解“全能自恋”,我是神,我一发愿,世界就当如是运转,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限制,无边无际的横亘全宇宙的自恋。小婴儿有一个愿望发出,因为他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空间的概念,就必须在当下的时空里完美地满足他,如果不能够在当下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满足他,他的体验就是我的愿望死掉了。这是本质上生和死的问题,这时他已经产生了“全能暴怒”,你再想重新满足他,得先把全能暴怒化解掉。这并不仅仅是对小婴儿的描绘,在现实中那些脆弱的、偏执的、极端的人,常常严重地存在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巨婴。他觉得整个宇宙都应该无条件来满足他,如果不能够立即实现,他们就立即体验到挫败感,产生全能暴怒,有些时候他们感受不到全能暴怒,会直接进入到“彻底无助”中。作为成年人,我们头脑上可以很快明白,如果我们想追求自己愿望得到实现,并不存在立即完美地得到回应,需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投入。当你持续地长时间投入,成功概率就越来越高。这里的空间意味着灵活性。当你有了时间感和空间感,就不仅脑袋上,而且在体验上,在感知上,你知道时间和空间是确定存在的,这时你的心智就变得很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心态,你不仅能够伸展自己的意志,你知道你的意愿非常重要,你得把它表现出来,同时也是能承受失败,你也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全能自恋的常见表现。“卓越强迫症”:追求优秀,甚至完美;不优秀,不配活;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我完美了,就可以控制外界了;失控,因为我还不够完美。“行动困难症”:想法多,行动难;婴儿提供想法,妈妈配合行动;不行动,还可以想象自己完美;行动了,必然证明自己不完美。“神逻辑”:“我不聪明,也不努力,但我得超过你们”,只有神才能实现的逻辑,或者说想象中才能发生,而现实中成立不了的逻辑。“诛心论”:我一想,就该成为现实;所以,想法=现实;辩论时,不争论观点,而质疑对方的人品和动机;想象=行动=结果;婴儿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文字狱。成熟心智:能区分想象、行动与后果;能区分内在想象与外在现实;精神病的问题,把想象等同于现实。想象力的关键:你可以进行任何想象——精神分享,即分析你的所有想象。选择的意义:你可以有任何想象;但你如果选择,决定了你是谁;通过选择,你可以照亮或黑化自己。“关系失败,退行到全能自恋中”:被满足,婴儿即从孤独进入到关系;全能自恋的能量,变成依恋的能量;关系中受挫,再次退行到全能自恋中。退行:失恋后,变得坚强而孤独;失恋或工作受挫,有了全能幻觉;各种神佛魔。“目标完美主义和过程完美主义”。
全能暴怒(自恋性暴怒)。当全能神受挫后,就变成全能魔;世界没有配合我的想法,就产生毁灭性冲动(暴怒),(暴怒向外,是破坏)要不想毁灭外部世界,(暴怒向内,是抑郁)要不想毁灭自己。全能暴怒的演化:第一个阶段,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神的)自尊;第二个阶段,任何不如意,都有外部的主观恶意动机;第三阶段,有主观恶意动机者,必须道歉;第四阶段,否则,你死我活。夫妻恶性吵架的逻辑:你在挑战我(神)的自尊,你有主观恶意动机,你必须向我道歉,否则咱们没完。脆弱的根本是暴怒:我的渴望,你要满足;否则,我就暴怒;暴怒向外,变成了暴脾气;暴怒向内,变成了脆弱。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婴儿活在全能自恋中,如果没有妈妈(好的照料者),婴儿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他直接就从全能自恋掉到了彻底无助中。无助的婴儿是有暴怒的,而且是全能暴怒。当婴儿觉得自己有全能暴怒时,他觉得自己是魔鬼,太可怕了,他受不了,所以他要把自己的暴怒切割掉,就是投射出去,好像自己根本就没有暴怒,自己就是个可怜无助的。这时他会觉得外界有一个魔鬼,这个迫害性的魔鬼在镇压自己。其实这个迫害性的魔鬼是他的全能暴露被切割掉投射出去的结果。
如何化解。全能自恋不是一个就要去消灭的问题,实际上全能自恋既是一切问题的源头,也是一切创造性的源头。就像孩子一样,人需要首先发展出自恋,坦然自恋,享受自恋。人性是圆满的,自恋维度的高与低,关系维度的爱和恨,体验维度的体验和思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关于自恋维度,其实就是关于“我”,是否很好的展了“我”,发展了这个权力的部分,发展了力量的部分。成长是破自恋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学习低头,然后学习接纳低自恋状态。我们很难从高自恋维度就是降落在低自恋维度,除非我们的心智进入到关系维度中。自恋维度的问题不能用自恋维度去解决,你的心智必须进入关系维度,情感温度,自恋维度的问题才能得到化解。心智从自恋维度发展到关系维度,就是建立链接。当我们处在自恋维度,必然会严重的焦虑。在低自恋维度,你有羞耻感,处在焦虑之中,担心高自恋维度的人会去伤害你。在高自恋维度,你也会焦虑,担心自己会掉下来。所以,高自恋和低自恋都不是答案,答案是从自恋维度进入到关系维度。
关系维度。关系维度的正方向是爱,负方向是恨。当一个人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爱,也能酣畅淋漓地表达恨,这才叫做关系维度里度展开。比昂的说法,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非爱,就是有爱不表达;恨的对立面是非恨,有恨不表达。成熟的心智就是能够痛快淋漓地表达爱和恨。关系维度也称为道德维度,是指真正的良心,真正的善恶,而不是游戏。道德游戏,就是有以道德的名义追求权利的东西。关系维度是救赎一般的力量。自恋维度的特质是高与低,当你从高处跌落下来时,你充满恐惧,你不敢掉落下来。关系维度的特质是平等,像平等的大地。当你体验到这个特质,你就知道上一点没关系,下一点也没关系,当你验到情感之后,你才会放松。情感是救赎,家庭生活是救赎。我们必须得明白,人生可以有大把时间可以浪费,可以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情上,晒晒太阳,给心爱的人在一起,跟孩子跟家人在一起,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就是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我们来体验这个世界的,而不仅仅为了追求自恋维度的成功。特别是关系维度,有没有深深的爱上一个人,有没有深深的去爱上一件事情,有没有深深的爱上这个世界,有没有很深的爱上你自己。
体验维度。体验维度是Z轴,关于真实和镜像,它的正方向是体验,负方向是思维。体验维度的特质是真和假。思维和体验是一种矛盾,体验也就是感受,也就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情绪、情感、第六感,很多时候体验感觉是模糊的,我们甚至难以描绘清楚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但我们知道感受是真实的。思维是假的,是镜像空间。但是我们很容易犯这个错误,以假乱真,以假为真,把思维当做最重要的东西。心理学有“真实自体(true self)”和“虚假自体(false self)”。真实自体,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的自体;是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构建的自体,是虚假自体。当你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构建虚假自体时,必然导致你活在头脑中。向思维认同:你会觉得思维才是我,我就是我的思维。当你发生了向思维认同时,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头脑暴政:头脑对身体提出了高自恋乃至全能自恋的要求,这就会构成头脑暴政,头脑忽略了身体的物质性和现实性的属性。思维和体验还有一种矛盾——快和慢,思维是快的,体验是慢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来自于深度关系,深度关系只能是真实自体去构建。你只能拿出你的体验,才能够首先构建一个真实关系,真实关系之后才能够构建适度关系。当我们用自己的真实自体去构建关系时,这一开始必然是慢的。但是因为你构建了真实的关系,就是这时候你尊重了事情的本质,所以最终会很快,而且会越来越快,最后快到不可思议。警惕套路化。抓住根本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认为做事主要是套路,这时你就必然是活在虚假之中。你觉得万事万物都有套路,你又很着急,这时就容易导致失败。夯实的基本,其实意味着对真实事物的信任。虚假自我导致内卷化:头脑忽略了身体和现实的规律;头脑鞭打身体,苛求快;肤浅的快,没有创造力;肤浅的快也没有意义感,最终越来越慢。生命的本质,生命是为了追求圆满,生命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幸福是深度体验的副产品,当你能够带着真实的自己和人建立深度的关系,这时你就体验到幸福。在做咨询时,心理咨询师经常问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你的感觉是什么”。当问感觉的时候,你是在确认这个来访者真实的部分。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信任你的感觉,追随你的心”。关于成长,真实的东西会出现成长,而且真实的东西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指数级别的成长,但是虚假会导致成长不了,这是真和假最致命的问题。圆满,就是我们的心充满了整个的人际坐标体系,你的心能够自由的朝向任意方向展开。心灵的事,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