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 让学生直接思考真实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44)所以要设计情境活动。
一、情境活动与学习任务群概念从何而来
“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
考试,以情境问题考察学生的素养水平。命题中的情境有三种: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
思考
为什么要在命题考试中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不设置不行吗?
新课标
用单一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或能力,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但还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267
素养有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1.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2.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素养核心是对情境的学习力和迁移力。(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
从考试的角度看,用情境试题能够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新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P2)
王宁老师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解释: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王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105
学习任务群的目的=能理解÷会应用
学习任务群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P20
真正的理解
理解永远不能通过灌输实现。
我不能把理解给你,你(学生)必须自己去获得。
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就是灌输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永远不能让学生理解。
--[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秦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2022河南语文中招卷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1分)
满分1分,平均分仅0.38分。
教学问题: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什么典故 抒发什么情感?
这个问题老师会讲,大多学生也会回答。为什么考试会错?
问题变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问题变了为什么就不会了?不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因为不理解。
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
错误认识
因为我(教师)已经懂了,所以我直接告诉你(学生)我的理解 这样会使教与学更有 效。
在将“理解学习”等同于“信息传递”时,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开始相信他们要做的就是熟记要理解的内容以便日后记得起来,好像它们只是事实而已。--[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
正确做法
怎样才能让学习者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呢?那就需要有好的设计, 好的设计将使学习者对理解有清晰的需求。
什么是好的设计呢?让学生直接思考真实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117
为何设置以真实生活为背景的情境活动?从教学角度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如何设置情境活动让学生理解“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刘老师给出自己的设计
问题设计一:假如你是诗人李贺,了解到戍边将士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激战,英勇杀敌的故事后,特别激动,想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题目就定为《雁门太守行》,但要抒发自己对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呢?请你确定情感并说明理由。(要把情境带出来)
情感和理由:将士们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激战,鲜血把大地都染成了红色,可见将士们具有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具有誓死报国的决心。所以,我决定用这首诗表达对将士们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
(2022·河南《雁门太守行》)18.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问题设计二:战争发生在秋季,在诗中我(李贺)想描写秋景。我该把战场上的秋景写成 “肃杀”的景象还是“绚烂”的景象呢?我在犹豫与思考。请写出你(李贺)的选择与理由。
为理解而设置情境活动策略
理解方法=换位思维=移情(神入)
理解维度之--移情(神入)
移情(神入):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移情,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摆脱个人反应转而去获取别人反应的能力,这也正是口语中所说的“理解”的最普通的意思。--[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111
移情(神入)。移情主要回答“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怎么做;我不理解的东西,别人是如何获得的”一类问题,指一种能深入体会他人的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剖析其理解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与自身的认知过程形成对比,加以借鉴和完善。--[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P3
为什么在现代文阅读或古诗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老师讲了答题格式或解题方法,也让学生背会了,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用?
“影响迁移能力的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不仅仅是对事实的记忆或对固定流程的遵循……尝试快速灌输大量内容往往会阻碍学习,阻碍即将产生的迁移。”--[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38
“理解直接关乎知识迁移。如果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具备关键能力。学生仅仅通过记住答案或知道解答同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不能具备应对新情境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美]格兰特·威金斯 〔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