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 双重课程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针对我国学校传统课程的缺陷,即长久以来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结构,偏重学术知识的灌输,造成科目林立,学习经验脱离生活脉络,学生不仅无法获得整体知识与经验,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科课程所排除的现代社会以及人类与人生的切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框架。这种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打破了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拓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的设计需要体现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首先,学生面对的“书本世界”—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存在三个断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断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断层;与现代学科发展的断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哲学的实践,它强调学习不是单纯的吸收知识或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活动。
第二原则,寻求生活与学术的融合。综合学习不仅要重视“体验”,还要关注“理论”。如果说,小学低、中年级以未分化的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话,那么,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体验”了,体验与理论之间的往复运动是不可或缺的,总之,这种课程既重视学生的体验与经验,又要置于跨学科的学术知识的背景下来把握“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样,自然就达到了体验与理论、生活与学术的交融。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惑及其超越
第一,认识层面的困惑。第二,实践层面的困惑。第三,制度层面的困惑。(1) 差异原理(2) 参与原理(3) 合作原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这两种智力的协调十分重要不能偏废,相比较各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授受更为直接,教师讲学生记,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要学的内容就在眼前不用四处摸索、实践,所以我理解他讲的“惰性智力”。相对来说能力培养更是靠一个悟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所以需要实践,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主动发展、独创生成。显得更为灵动、个性十足。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所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打破传统思想,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协调其他学科的老师或社会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