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样爱护你——《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笔记

     我对养育孩子一直有一种恐惧,大概来源于身边大多数人不当教养的印象,包括我的父亲,爷爷,外公,以及所有目之所及的亲戚朋友。孩子听到的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要听话。” 不听话的孩子,哇,简直了,就是人神共愤。我决定进去婚姻那一刻就认定,我不能像老一辈人那样养育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像我一样,被社会文化所裹挟,懵懵懂懂的走上一条自己都不清楚方向的人生路。但是我似乎受到了传统的影响,当我对着小我很多的表妹,侄子,外甥的时候,脱口而出的话就是:“你不听话,就没人喜欢你了。” 我是希望他们听话吗?并不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但是我的行为已经不由自主的受到了“驯化”,我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我的长辈教育我的那一套。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并不适合用养育这个词,很多人对孩子的养,不如叫做“驯养”。把一个白纸一样的人交到你手里,虽然他纯真懵懂,但是也有自己的破坏力和创造力。你可以随心所欲的涂写,可以用各种技巧把他“驯养”成一个合格的工具人,也可以尊重他的天性,引导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当然,前者是省心省力的,对整个社会也更好,是人人乐于见到的。君王需要温驯的臣民,父母需要乖顺的儿女。而后者,大概是一直被唾弃的。

        我自己成为别人理想中的样子,优秀的学生,乖巧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好用的员工。。。我不愿自己的孩子像我一样,被动的走进已经被社会文化规划好的人生。假如有假如,选择从众还是独立,也要是自己的选择。

时间错位,我们的反应常常源于过往的经历,而非当下的情境。

        每个人的行为都带着过往的烙印,幸福的不幸福的,都会时不时的冒出头来,我们从上一代承袭了很多,而不自知。对待事/人的反应是当前行为引起的?还是过去的影响造成的本能反应?常常让人混淆不清。

        我父亲是对婚姻不忠的男人,我和石头的交谈如果涉及到这方面,交流就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去了。石头常常形容我,那一刻,我“一点就炸”。我清楚的知道,我眼前的这个男人和我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对婚姻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父亲出轨这件事,穿越数十年的光阴,依然对我造成严重的伤害。石头常说,我把对父亲的不信任,迁怒到了他身上。

        那么对于孩子呢?我对幼小的孩子说,“你不听话,就没人喜欢你了。”这句话是小时候我常常从长辈那里听到的,要长辈喜欢,能怎么做呢?就是按照他们说的,符合他们的心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违拗。这句话可以说流传千古了。每个人遭遇到这句话的隐形的伤害,也会把这样的伤害再传递给下一代。也算是,一句恒久远,代代永流传了。

        所以,当对待孩子,或者说任何一个人,对方的行为或者要求让你感受到负面的情绪,包括但不限于愤怒、怨恨、绝望、孤独、生气、恐惧、恼怒、厌恶、嫉妒。。。。。。。这就是一个警报,这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对方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记忆的闸门打开了,以前的遭遇重新让你体验到当时糟糕的感受,你需要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再一次经历当时的感受。他人的言行举止触发了你过去的负面的感觉。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忽略掉对方的言行和感受,简单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为负面的情绪找到源头,但是这肯定是存在的。很多负面情绪并不是当下情境触发的,而是过往的经历被唤醒了。

        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现在看来,婴幼儿无法与人沟通或者说无法表达,可能会用一些不可理喻的举止来表达自己不被大人理解的愤怒。此时需要父母能够认同孩子,花时间思索,当你自己还是婴幼儿时候,或者跟孩子年龄相仿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可以培养你对孩子的同理心,帮助你理解他们。

        无论是否已为人父母,在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冷静下来,思索一下情绪来源于何处?找出反应的源头,很多负面情绪的反应只是过往经历形成的习惯。

        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出现负面情绪就冷降下来,克制自己。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往往我们可能做出了伤害他人的举动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此时需要我们勇敢的修复受损的亲密关系。

        首先要努力改变你的反应模式,找出触发情绪的原因。然后真诚的道歉。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而是需要真实的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愧疚的心理,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父母的不良情绪都是自己造成的。就像我年幼时,父母一旦吵架,就会觉得是自己的原因,虽然并不是。导致我极度厌恶吵架,回避争执。其实对争执的回避更容易让局面变得更糟糕。面对一切问题,想办法解决才对。

悲伤需要释放出来,才有放置爱的地方。

        我不愿意养育孩子是我不爱孩子吗?似乎并不是。

        我母亲在生下我七个月的时候,怀上了我妹妹。我被交给奶奶照顾,其实我记不太清楚当时的感受。但是现在回想往事,我觉得我还是更愿意呆在母亲身边。我的父母对我们是放养的模式,我从小学开始就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尤其是在成为留守儿童之后。我逃避养育孩子,不如说我在逃避童年的经历。我想我可能会控制不止嫉妒自己的孩子,你获得了父母全心全意的照料,而我什么都没有,还被迫在他人的生命中扮演长辈的角色。

        因为经历过痛苦,所以心理矛盾,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面目面对自己的孩子。我恐惧于童年的经历,更恐惧于我可能会把我经历过的痛苦施加在我的孩子身上。

        我需要做的可能是与自己和解,避免自己受到触发自己负面情绪的因素控制,同情自己,同理孩子。

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父母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的看待过往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负起多少责任(探寻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孩子,进而改变我们影响他们的方式),是教养孩子的关键。实际上,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和他们的行为身上更加容易,能让我们逃避自己的痛苦。

        但是如果不想把不好的影响持续流传下去,就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

                不要自我批判

                 不要批判孩子

        没有人是完美的,对自己的不满意也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贴标签,也会限制孩子的健康发展。

        贴标签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粗暴的给人归类。人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有才华的人可能会有道德的瑕疵,一个奸佞的臣子是她妻子的好丈夫,包括很多伟人,可能都有私德上的瑕疵。我们普通人也一样,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一面。

        正如前两篇笔记中提到过,一个人能接受好的自己,也应该能接受坏的自己。一个母亲,要知道自己同时拥有好孩子和坏孩子。天使和魔鬼,是一个人的两面。

        要时刻倾听自己的内心,对内心批判自己的声音说不,或者就当它不存在,毕竟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听。人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常常出来作怪,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被控制。

家庭关系

        对作者的一些论述我持不同观点。

        作者认为假如父母分开,带孩子的一方不要向孩子描述另外一方的过失。而是描述对方的优点。如果有可能,鼓励孩子与对方见面交流。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带孩子的一方要比单身的一方更有责任心。说句广大男性同志不乐意听的话,很多时候,抛弃或者说离开孩子的通常都是男性,并且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抚养费的支付。对于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美化他实属没有必要。正如作者同意的观点,没有完美的人。孩子也不必拥有完美的父母。

        所以,如果单身带娃,还是可观的描述大人之间的关系,客观的描述不带孩子一方的功过。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与其为他塑造一个完美的父亲,不如让他知道,他的父亲只是个普通人,食人间烟火,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就是,在国内的文化环境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抛妻弃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很多女性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却被什么都没有付出的人摘了桃子,迫于孝道,不得不回报一个没有任何付出的人。很多时候,对孩子也很不公平。对单身带娃的一方,简直是身心的双重侮辱。

        可能我的观点有些偏激,但是不可否认,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人心所向。

如何与家人相处

        书中提到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我想好好了解你 ——《我就是你啊》+《非暴力沟通》 读书笔记》  和  《我想好好的爱你——为你点一盏灯》两篇文章中有详细的阐述。

        最重要是关注对方的感受,这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观点。承认,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可能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小小的孩子不会有那么多想法,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感受可能比大人更灵敏。

        否认孩子的感受并不会让它消失,而是会强化它,最终形成未来的某一种可怕的反应模式。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人,有糟糕的感受的时候,并不需要安慰,也不需要帮助,更不是要解决问题,只需要有人感同身受,感受被理解。

        很多时候家长会自作主张,将自己的感受认为是孩子的感受,不止孩子,可能也是这样对待妻子或者丈夫,这样就切断了真正的感情上的链接。

        感受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无须刻意淡化痛苦,强调快乐。

        孩子会学习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可以说,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到。

对待感受的误区

        作者认为,“转移注意力”是不可取的。我在很多学习资料中得知,如果不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对更加年幼的孩子更有效,比如无法说话的小婴儿,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管他,可能他会一直沉浸在痛苦里。但是对大一些的孩子来说,转移注意力是不可取的。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到被忽视,被欺骗或者被侮辱。这种被否认的痛苦是阻断交流的在交流的时候尊重很重要,让孩子从实践中感受自己的情绪,是成长必须的过程。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抽离的当下的感受或者体验,并不能帮助他内化这些感觉,也不能让他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

如何对待婴儿

        这个议题说起来其实是如何对待自己,或者说我们如何重复父母当年对待自己的一切。很多时候照料婴儿让人抓狂,父母可能只考虑到吃,穿这些外在的物质需求,而忽略对孩子的情绪的照料。据我知道的,我的父母,包括我这一代都是这样度过的。在照料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可能会孩子的需求回应很积极,这也算是照顾孩子情绪的一部分。而有些父母,可能连孩子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人这样一代又一代,仿佛没有什么不对。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我仿佛看到每个人心里都有创伤,或轻,或重。

        父母可能永远无法和孩子同步,但是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孩子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及时回应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是小婴儿,也会对外界有所感受,当他们觉得无助或者无法被满足的时候,他们会自动的抽离当下的情绪,这是一种自然保护机制,看着他很好,其实痛苦只是被埋藏起来了。这种不好的记忆会一直伴随着人,在不经意间被触发。很多来的莫名其妙的情绪,可能与此有关,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

        因此,请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也认真对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被关注是人的基本需求,感受被理解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的疗愈方式。

        在怀孕,分娩,养育幼儿的过程,父母,尤其是母亲,可能会经历更多荷尔蒙的改变,情绪的变化,这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一个过程。母亲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随时触发不良记忆,导致不好的情绪。这是无法避免的,坦诚的面对自己,承认自己并不完美,积极感受自己的内心的情绪,或者有需要的时候求助。

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健康,除了关系和睦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个并不是说表面的理解,而是从内心深处对彼此感受的感同身受。

        需要真正的倾听,坦诚的交流,积极的回应。具体的操作技巧在《我想好好了解你 ——《我就是你啊》+《非暴力沟通》 读书笔记》 有所阐述。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乖巧”,就是要求孩子对家长没有要求,其实婴幼儿的需求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少,婴儿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对父母产生影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生理的或者心理的。忽视这些需求,可能会让婴儿过度自我调适。总而言之,把不会说话的婴儿也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尊重,并理解他。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内心才有安全感,而没有获得回应的孩子,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得到回应时,就会进入试图引起大人注意力的阶段,熊孩子也就诞生了。但是也有可能,孩子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假装自己是符合家长“期望”的人,长大以后可能会放弃人际关系,变得孤僻。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已经破裂的亲子关系。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大。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切。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可能也有不少问题。一个人对外展示的言行举止就是他表达自己需求的感受的方式。很多时候人的不得体的行为并非处于恶意,可能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加合适更加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孩子或者对待其他任何人,都需要用心体察他的行为,他试图表达什么?我觉得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一个技能训练,深刻的理解对方所有言行举止的意图,才能更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所谓行为得体的技能

                抗挫折能力

                灵活应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孩子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学习技能,很多技能是有其底层逻辑的,首先就是要培养正确感受的能力,正确表达感受和需求的能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能清楚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能正确表达,是件很困难的事,就好像前面提到的,过往的经历总是时不时冒出头来干扰到你。感受和表达是正确沟通的基础,不仅感受自己,还需要感受他人,能够良好的沟通,就能正确的面对任何情境并且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做出让人讨厌的举动,可能是因为并不具备上述的能力,因为家长也没有。孩子会从家长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举止中学习这些技能,假如孩子让你感到厌烦,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

        从婴幼儿就开始引导孩子正确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时候对孩子对外界的反应很早就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建立好的反应模式比改正坏的反应模式要容易的多。

        不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找借口,或者忽略,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而从不会消失。

保持界限

        家庭的教养需要对孩子无限的包容,但是并不是说要包容一切,最起码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是禁止的,伤害身体的事情是禁止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每个家庭,尤其是家长对孩子,需要一个规则系统。比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无论谁都需要遵守这个规则。但有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界定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你需要正确的向孩子表达,他的行为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成年人的发展并不像孩子或者青少年那样快,可能在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们会“过时”。可能小时候适用的很多方法和技巧都会失效,孩子可能叛逆或者需要独立。这是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他们需要塑造自己的新身份,新的角色。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像孩子还小的时候一样用心体察他的感受,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得感受。不要总觉得孩子在胡闹,给她贴标签的时候,就是犯了不倾听而只管评判的错误。



综篇看来,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应该是陪伴者或者引导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回应他,在他无助的时候施以援手,并不需要担心其他的东西。耐心+沟通足以。很多育儿专家会教导父母很多道理,但是现实的情况如此复杂,很多道理并不一定行得通。但是生而为人,无论多大年纪,都渴望自己被理解,被倾听或者说被接纳。


我从你生命路过

给你一盏烛火

仅有一些微光

照亮你的生活


我从你生命路过

送你一束花朵

仅有些许芬芳

温暖你的心窝


我从你生命路过

给你一台明镜

让你看到自己

是否开心快活


我从你生命路过

在你生命中留下沟壑

那印记如此之深

就像你是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