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沸腾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水》单元的第二课,前面第一课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等知识点。学生在本课中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并仔细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本课的水沸腾探究是个递进的过程,因此教材呈现了3个有层次性的活动:
1、聚焦环节通过观察图片现象和相关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2、探索环节利用两个依次递进的活动,探究水沸腾的现象。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第二部分是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
3、研讨环节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了全面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水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明确在正常压强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时水温一直保持100℃。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学情分析】
生活中,3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见过沸腾现象,但很少有仔细观察的,只有较为模糊的印象,例如: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水温度的变化等,缺少对该过程具体的认知。我对将要执教的三年级同学进行谈话调查,有90%的同学见过沸腾现象,在回答“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时,10%的学生不能作答;65%的同学生只能答出一个变化现象,20%的学生能答出两个变化现象,5%的学生能答出三个变化现象。学生提及水加热过程中变化现象,对于3年级的学生来说,酒精灯等试验器材是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因此这些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是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着重于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形成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那么,你们知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会发生什么现象吗?
那么,什么是水沸腾呢?为什么水会沸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水沸腾前的状态
教师:首先,我们来观察水沸腾前的状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实验器材放在讲台上,展示水沸腾前的温度计和烧杯。你们观察一下,水的温度和烧杯底部有什么变化?
2.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观察后回答)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逐渐变大。
3. 探究水沸腾的条件
水沸腾的条件就是达到沸点并持续加热。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度。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来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第一题。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温度变化趋势:水沸腾前,水温上升得先快后慢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水沸腾的原理和条件。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及原因上仍存在困惑,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我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本课属于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学生对水的沸腾并不陌生,会有一定的感知,因此在实验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谈话调查,了解他们的前概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我并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观察水沸腾过程的具体变化情况。这样既为后面的总结实验结果打好了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