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邻居有三个儿子,每天都可以多次听见妈妈“河东狮吼”,同时也听她经常抱怨自己家孩子“不争气”“不听话”。换位思考下我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可能没有真正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要改变自己尚且困难,何况是改变他人?如果期望通过斥责或者命令能够改变他人,除非是自己也能做到。当事情往往情形是,家长们或者领导们自己做不到的,总是期望孩子们和下属们做到。或者自己不愿意做的,期望别人去做。
学习很艰苦、努力工作也很累,钻研难题如果没有意志力,大约无人愿意去做吧。
领导力是什么?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公司上做管理者,都需要影响别人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叫领导力。
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管理就是要去命令别人,改变别人,责任太重,当领导太累了,因此不愿意去做管理。虽然从小到大也在班级里当个小官,但大多都是凭感觉,更多是为了好玩的角色。什么文娱委员啊、宣传委员啊,只要自己玩开心了就可以。即使当上了某个课代表,也仅仅只是完成老师们交代的任务。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管谁。
后来工作以后,被别人管理居多,却也发现有时候也需要去影响领导。用现在时兴的话说,叫做“向上管理”。再后来,慢慢地也开始需要影响别人,先别说有没有这个位置,但是在团队协作中,需要去影响别人的情形,实际上就是领导力的体现。
我的性格比较温和,不爱去命令谁。即使有一个什么交代别人做的事情,都是好好说话。如果对方没有做到,一般也不会生气,而是自己悄悄地帮忙做掉了,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但到了后来,自己真正做了领导,带着新人做事情,在按照之前的方式行事,不仅别人没有成长,而且自己特别累。因此就学会了跟进: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个事情做了吗?什么时候做完?”反复叮咛据樊登说,是领导力的重要方式。他说,日本人的领导方式,就是反复地交代,直到对方听懂了执行了为止。我挺认可的。
其实新人并非不愿意做,很多时候是不知道究竟怎么做,已经不知道做不做得到。这个时候,反复解释持续跟进,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做领导做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等新人不再是新人了,有时候反复叮咛也无法使事情持续突破了。这时候做领导的一个劲儿去督促、命令下属完全不起作用,一般会区分两种领导。一种是高高在上型领导,不断地抱怨批评下属,指责他们做事不够努力。还有一种则是躬身入局型领导,代表人物稻盛和夫。当遇到了真正的难题,就跟着下属守在现场,直到事情有了破局之道。
因为这个时候,并非下属不愿意做到,而是出现某些困难,他们不相信能够做到,或者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做领导的,除了找到症结所在,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看见做到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可能就是工作动机的问题了。下属有没有足够强烈要努力工作的愿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就在每次想要呵斥下属或者孩子的时候,提醒自己,别!呵斥真的有用吗?先问问自己:这个事情,我能做到吗?如果我能,那么剩下的就是带动了。如果我不能,那么,就跟着他们一起去钻研,躬身入局。在我看来,这才是能够称为有魅力有影响力的人的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