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经验的、历史的学问,读教育类的书,就是看前人的教育经验,悟日常教育的“老理儿”,积累和反省个人的教育经验。在之前研读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例,一种朴实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对儿童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重,对阅读规律的遵循与坚守,让人钦佩不已。
于老师教阅读,就是引导学生读,这堪称“于氏宝典"。于老师说:“读书要充分,课文不读熟不开课,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我宁可延迟。理解课文的根本途径或者唯一的途径是读,尤其是朗读,朗读的意义不可估量。我把朗读作为讲课的第一要领。当我把一篇课文读好的时候,我就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
这两日我就用这样的方法讲授了18.《文言文二则》和19.《小英雄雨来》。这两篇课文挨在一起像是两根难啃的骨头,一篇是文章短小,但有不好理解与记忆之处,如果引导不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一篇是结构不同以往,篇幅巨长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还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延时,学生学习了一天,做了一天题,累了、困了,此时再做题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所以我就带领学生提前朗读课文,以备第二天的学习。各种形式读: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找代表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这样下来一篇课文六遍朗读是有的,即使是拥有55个自然段的《小英雄雨来》也能读上两遍。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学生对于难理解的文言文生字解释的很到位,在课堂上就完成了背诵要求,成就感陡然上升。长课文的熟练朗读有利于学生去文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词句,例如:19课中有很多拟声词,我在课件出示让学生去找在第几段,描写了什么声音,学生就能快速找到并且读出来,如若没有熟练朗读的支撑,很难有所体会,甚至是不会知道文章中有这么多拟声词。
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抒情,用语言的方式去阐述语文,回归本真,教会学生读书,这就是我最想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