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最开始我展示出了一张图片,内容是:一个地球和一只机器人的手。引入部分让小朋友们发散思维结合我们的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说一说你从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大部分小朋友很容易说出:看到了地球家园和一只机器人的手。少数部分小朋友说到了地球就是我们的大自然,也就是我们的自然世界,而机器人的手也就是一种人造物,是属于人工世界的东西。接着我再在ppt展示了一幅图片,内容是:一幅风景图,上面有群山、蓝天白云和湖泊以及人们制造出来的大马路、大桥和各种高楼大厦。我让他们给这幅图的景色分分类,他们能轻易说出:“群山、蓝天白云和湖泊等是自然世界,而大马路、大桥和各种高楼大厦等是我们人工世界。接着我让小朋友们自由讨论说说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知道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同时我让他们结合科学书P25的科学词汇,并告诉了他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以下这些。他们在生活中对如同金属、塑料、玻璃、纸等材料见得比较多,而对纤维这种材料还是不太熟悉。我觉得这里需要在之后的给物品分类的活动中做出提点。
在他们大概了解了科学书的科学词汇之后,我在ppt上展示了几个比较常见的自然世界的材料变成人工世界的物品的例子,如铁矿石由人们的加工技术提炼并制成铁锅、石油加工制成塑料等。之后,我又展示出了其他关于自然世界的原材料变成人工世界物品的例子。但是在问到小朋友们橡皮是材料还是物品时,部分小朋友有点搞不清楚。所以借此机会我请分清晰的同学来做一次讲解,对物品和材料进行再一次的区分,同时有一个同学说橡皮我们叫它橡皮擦就能够特别明确,橡皮擦是一种物品而不是材料;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观察生活的。
在搞清楚材料和物品的不同以及如何区分后,我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三种感官:眼睛、手、鼻子分别看、摸、闻边观察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的表格里。在下面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少数小朋友对13号气球和14号橡胶手套的材料不能分清,所以在之后的分享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专门提了一下,我采用引导加提示的方法,让他们想一下生活中我们吹气球的时候有没有闻到一股气味,那当大白给小朋友做核酸的时候有没有闻到一股和吹气球时候相同的气味?大部分孩子能反应过来我们的气球和橡胶手套其实是一种材料制成的——也就是我们的橡胶,正因如此他们才都有一股橡胶的气味。另外,有些小朋友在我下去巡视的时候会问我:“什么是纤维?”,我在之后的汇报结果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一下,什么是纤维?因此他们才最终认清楚:纤维和手帕属于一种材料制成的。五分钟实验结束后,我请了不同的小组派代表展示了他们的实验结果,这里出现了分歧。有的小朋友认为衣服不止由纤维制成,比如我们衣服的拉链是由一种金属制成的。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可能小朋友们会在衣服的分类上出现分歧,于是乎我在课间中特别详细梳理了:“有些物品不止由一种材料制成,而是由多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会出现多种结果,这也并不是哪个同学分类错了的原因。类似的这种物品还有课桌椅、剪刀和螺丝刀等,像这种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我们往往按照它的主要结构进行分类,比如说衣服我们就把它归到纤维材料的那一类。”
接着,我再次梳理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他们能说出有:金属、塑料、木头、陶瓷、纤维、橡胶、玻璃等。然后我就再次出示了这些材料制成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他们用三种感官即为看摸闻的方法根据图片、桌上的典型物品和生活实际来分析这些材料各具什么特点。并给出了相关的科学词汇,用以他们总结归纳材料的特点,小朋友们说不到的我会加以完善补充。
课的最后,我让他们说一说教室中的物品,他们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之后进行拓展提升,引导他们说到了材料的二次循环利用以及循环使用材料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