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抓娃娃》,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也想这样“抓”娃娃,我想大概在笑过之后大多数会与我有同感,剩下的,那就是无力无奈和羡慕嫉妒恨了。
《抓娃娃》是沈腾马丽主演的一部喜剧片,笑点密集十足,但同时也极具内涵。反思父母的期待操控和孩子的自主人格的矛盾。儿子马继业高考前的人生是虚假与真实并存的。因为一直由富豪爸爸打造的穷困生活中经历苦难与艰辛。
可是这种打造出来的穷困,羡慕了多少人。他“穷”的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放学回来听到的邻居“闲聊”是物理知识;外国人问路是纯正的英语发音的课本知识;买块肉还学了数学知识……更绝的是还有个权威的儿童教育专家的“奶奶”,这“穷”的简直无法无天了。这种级别的“穷”你能做到吗?相信极大一部分人做不到,这得需要多大的资金成本才能打造出这么精致的“穷”啊。就这一点,多少人在笑过之后就内心波澜起伏了?
为什么内心翻滚?因为但凡有一点条件,谁不想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别说什么操控,也别提什么尊重,在如今高考制度的大前提下,是不是分数决定和改变命运?你父母不规划不操控,尊重他的自由野蛮成长,长成的行,两下皆大欢喜。长不成呢,后悔都没地儿哭去。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你不把控引导,尊重是尊重了,尊重到最后一事无成,该轮到他不尊重你了。
影片中的儿子马继业最后揭露的事实的真相,为了实现自我,抗衡父母的人生操控,交了一张画了鹰的高考答卷。影片中没有展示之后一年的历程,却展示了结果:他遵循了自己的爱好跑了马拉松,并以700多的高分完成了高考。
看到这分数,沉默不?这个结果怎么来的,思考过没?是他醒悟过后在一年中发奋努力的结果吗?不尽然吧?没有前若干年父母的操控积累,在一年内取的这么突出的成绩不可能吧?
父母难。难的是深了不是浅了不是。深了叫操控,浅了叫不负责任。深浅适度最好,这其中得饱含父母多少的小心翼翼。影片中有句话说得让人眼含泪水:你说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可是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啊。是啊,你以为父母愿意天天唠叨你好好学习管这管那的,出资出力,没准还落个不好,有那功夫谁不愿愿意轻轻松松潇潇洒洒。之所以忍气吞声心甘情愿,因为她们知道两个字:责任。
所以教育吧,不能用对与错来评判。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教育。你有资本,就像影片中马成钢似的,来个庞大专家队伍若干对一精心打造,一点都不为过。你没资本,就尽其所能,提供能提供的。无论哪种,说句最到家的话,就是最终的目的无论孩子成才与否,主打自己一个不后悔,孩子不埋怨。
但操控并不等同于一手遮天说一不二,最理想的操控就是有商有量,操控大方向,有孩子自由商讨的空间,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成长,再自由,也不会迷失方向。
实际,我们还可以假设影片的另一个结局:儿子马继业知道真相后,感激涕零,为了父母的10多年的隐忍和培养,之后更加奋发图强,认真对待高考,不枉父母一片苦心。这种结局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抓娃娃》的抓,只要有资本,一点都不为过。